推开两扇窗户,熙熙攘攘的车流发出的巨大声浪骤然涌入室内。街道上日益增多的车辆发出的喧嚣,不是因为司机鸣笛所致,而是由于轿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引擎声响成一片。硐
朝着窗外看了一眼,看着街道上的车流,詹天佑又一次想到了华夏。
与华夏相比,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在唐国的百姓仍然过着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时,大明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在城市中汽车正在取代马车,成为交通的主流,在乡间拖拉机耕种、收割,让一个人可以耕种数百亩土地。
而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是教育!
在国内的大人们为科举的存废而争论不已的时候,国内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如饥似渴的地步,甚至就连同翻译都不够。
即便是有人有志新学,也不见得要学英语,直接到大明来留学就是了。硐
这里说的是汉语官话,连外语都省了。
可问题是,国内的各行各业需要人才啊!
从大明雇佣的技术人员固然可以解决大唐的一时之需,可长久怎么办?
面对这种窘境,于是乎经过与朝廷的商讨,大唐把主意打到大明学生的身上。而最初这个主意就是他出的。
“每年总会有一些大明高中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受限于本地名额限制,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以自费生的身份申请高校,但是迫于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却只与高等学校失之交臂,如果我们向他们奖学金,换取他们入籍大唐或者为大唐工作十年,肯定会有人愿意去的……”
年初时在大使办公室里讲过的话,又一次在詹天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现在朝廷已经同意了,唯一的问题是,会有多少人提出申请呢?
“下个月7号,就联考就开始了,到现在都没有人咨询,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万一没有考怎么办?”硐
总领事陈德林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他的身边。
“我不担心这个。”
詹天佑摇头说道。
“帝国的高等学校入学,有三个线,一个国家线,一个是省控线,还有一个校招线,前者只是学业能力证明,所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线,才能申请大学,这是为了避免教育落后地区的差生,也可以凭借地区名额优势,混进高等学校,从而浪费国家资金,造成教育不公,这个线也是高等教育底线——不会因为地区、种族等原因,有任何偏袒。”
“高等学校国家线”是朱大皇帝借鉴后世研究生考试的“国家线”制定的,为了能够让高等教育尽可能的公平,他可以说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一直在努力完善着帝国高考的招考制度,虽说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可是基本上是公平的。至少不会出现天龙人200分上名校的可能,也不会出现某地人凭借户籍优势垄断名校的可能。
“这个我知道,通过国招线,就是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嗯,差不多就和国内的副榜贡生的意思差没不多,就是学子考取功名没考中,但成绩尚可,入选者可以破格被送往国子监读书,不过在这里,就是通过的人,有资格进入高等学校读书,差不多就是候补的资格吧。”
“对,就是一个候补的资格,每年总有一些省份因为过国家线的学生数量不足,空出一些名额,这些名额会按比例二次分配给各省,从这些候补生中补。”硐
詹天佑赞同道。
“大明,真正决定入学资格的是省控线,因为每个省的名额不同,比如在南华因为教育质量高,每年有70的高中生的联考成绩都能通过国家线,但是根据人口比例分配的名额就那么多,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家线的学生自然也就落榜了……”
“哎,这个就和国内举人名额一样,地方上的名额才是根本啊。”
陈德林不无感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