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车骑将军,南阳之所不比关中、汉中,东虽有山岭,但并非险阻。逆魏大军从中原而入,道路宽广,利于行军。我军治下不过三万之数,不足以拒敌,若坚守外城,兵力散也,兵散则易被破,外城若破,则逆魏兵马可直入荆州也。”
“且逆魏仓促来袭,中枢正值迁都,巴蜀、关中兵马短暂难援,唯有湘州士卒可调,然紧促之间,湘州士卒集结缓慢,难以迅速北援荆州。今危机之时,我军不如退守襄樊、宛城二地,若遇敌则令其入。以强兵坚守襄樊、宛城二地,无需多日,湘州、巴蜀、关中之兵至,即可退敌。”
廖化认为如今的局势不利于大汉,不仅是兵马远少于曹魏,而且作为防守方在地势上也无大的优势,难以和曹魏较量。特别是曹魏兵分四路,大汉本就不多的兵力放到四路上,容易被分散击破。
而且从援兵上来看,由于夏侯玄的声东击西之策,大汉各地兵马没有事先准备,巴蜀、关中二地忙碌着迁都,湘州士卒虽可以调用,但短时间内也是难以调拨,需要时间调兵以及赶路。
因此不如撤退到襄樊、宛城这两座城池内,以空间换时间,用仅有的大部队坚守城池,以来防御曹魏的进攻。等到各地的援军抵达,便可逼退曹魏大军。
王平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众人,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在坐的众人面面相觑,没有出言反对的他们,便是认可廖化的建议。唯有中间的州泰、鲁芝皱着眉,显然对廖化的建议不认可,但没有出色御敌之计的他们亦不好多说什么。
沉默半晌,王平摇了摇头,直截了当的说道:“不可如此,若按廖征北之策,则荆州危矣!夫南阳之地,北邻关陇,可以召羌胡;西接巴蜀,可以命将士,南通湘楚,可以运谷粟。今若限保樊、宛,则武关、武当、随县何以坚守?”
“湘州去荆州近千里之遥,虽有水路可达,但兵马调动亦需时间。退保樊、宛,贼若得武关、武当、随县三地,其西可遏巴蜀之兵、北可制关陇之卒,再取随县,南下掠夏口,可引吴国之兵作乱,此乃荆、湘之祸。故应当坚守外城,分兵把守堵阳、舞阴、泌阳、平氏四城,万不可退也。”
荆州的位置太过关键了,作为天下的旋转门,前往任何一个地方都需要经过南阳。如果按照廖化之意,固守樊、宛虽然可以集结兵马,依仗坚城,等待援兵抵达。
但是廖化却忘记了南阳这个地势的奇特之处,西面接壤秦岭、大巴山,一旦守住武关、武当二地,便可堵住巴蜀、关中的来援兵马。另外一点,南阳还可以通过随枣走廊南下夏口,曹魏大军进入无险可守的荆州之后,整个荆州沦为魏地,其可南下夏口,引吴国兵马入湘州。
湘州的兵马不过五、六万之众,在面对进入荆州境内的十几万魏军,又有东侧不安分的吴国,湘州也很难举大兵北上支援。届时整个战局将会不受大汉的控制,荆州也会陷入混乱当中。
左护军刘敏这些年跟随王平南征北战,早就对其敬佩不已,拱手说道:“车骑将军之策实乃上策,我军若固守樊、宛,其粮草、器械未足,难以久御,还需坚固外城。外城者,往昔我军高筑其城墙,粮草、器械使其充盈,今若固守,当足以坚守半载。”
荆州刺史鲁芝也是站起来,拱手说道:“荆州辽阔,良田千里,百姓遍布,若任敌军深入,敌食我军粮,则我军大势已去,固当坚守外城。”
廖化也不生气,而是拱手问道:“敢问车骑将军,若布守外城,当何以御之,方可令贼将不入荆州。”
王平脸色澹然,随即答道:“堵阳郭淮所部不足为虑,其深晓堵阳之固,且依韦虎之勇,足以拒敌。平氏王凌所部,其穿行于桐柏大山,道途崎区,非是大军,州泰领兵增援至平氏,且可令屯扎江夏的邓芝所部,兵出后方袭扰王凌粮道,足以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