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求援?”
露台上,正与董允对弈的刘禅,略有惊讶地问道。
“正是!”廖立将孙权的书信递了上去,笑道:“陛下,据孙权所说,逆魏曹爽、夏侯玄二人纠集中原兵马,欲南下攻吴。孙权忧虑吴国兵力不足,难以抵御曹爽所攻,特向我大汉求援,望我大汉能在其危难之时,出兵援之。”
刘禅将手中的棋子放到棋盘边缘,摊开孙权的书信。只见其上孙权自称为臣,称刘禅为君,态度诚恳。至于内容也是谦卑不已,看得刘禅颇有些不习惯。
刘禅将书信也交给董允,笑道:“孙权此僚,然不复往昔之气势,真有勾践之奇,能屈能伸倒是不凡。”
刘禅的言语间虽是夸奖之词,但语气间充满了讥讽之意。
董允接过书信,脸色微正,劝谏说道:“陛下莫忘登基之时,如何悦吴以求兴汉否?孙权乃为吴国君主,其愿为本国折辱颜面,陛下岂能轻之,方需重视孙权,且侍汉吴臣亦是不少,如此之为非明主之所为也。”
闻言,刘禅不由愣住了。自他降服孙权后,颇是骄傲,言语间常将吴国不在心上,有意无意地折辱吴王孙权。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刘禅对孙权都不尊重了,大汉诸卿对吴国也是不屑,因战败投靠大汉的吴臣殃及池鱼,也常被汉臣刁难。如廖立刁难殷礼便是如此,幸亏关兴路见不平,常帮助殷礼,这次督造宫城也带上了殷礼。
说着,董允还瞪了眼廖立,弹劾说道:“陛下,廖立贵为侍中,贵为秘书长,不能匡正陛下之失,当以苛责,或可将其责贬。”
廖立:tt?
《世说新语》:御史大夫董允奉命督尚书台考课,尚书令马良考侍中廖立为中上,允曰:“立内无匡正陛下之过,岂能为中上,当为中下。”良从其意,终允之世,立之考课不过中下。
廖立也是和董允对视了下,也是不满董允的指责,准备出言驳斥。
然而沉默许久的刘禅阻止了廖立准备驳斥的话语,感慨说道:“自休昭离朕远后,朕少听如此中正之语,此乃朕之过也。传令下去,今后若有文武因吴人之故怠慢降臣,则可罚之,记过一次。”
“诺!”
董允微微拱手,谦卑说道:“不敢,陛下乃命世之英,臣不过规劝一二。”
刘禅见董允放下身段,笑着问道:“朕乃命世之英,你亦乃命世之臣。卿于大汉有功,朕封卿为亭侯,不知卿为何不领此命?”
董允摇了摇头,认真说道:“大汉一州之民尚不复两汉兴盛之时一郡之众,既要养兵,亦要养吏,百姓疾苦,国事艰难。臣不过一卑微之士,不敢窃领一亭食邑,臣名下田亩足能使臣家长子弟足食,此食邑当为大汉养兵马之费。”
当初封赏文武,刘禅册封董允册封其为亭侯。然而董允听闻后,一面上书给刘禅,表示坚决不受;一面赶往封地,责令当地官吏正常收取赋税。
董允此举与诸葛亮的行为一样,也是不接受食邑。不过其中也有差别,诸葛亮会受领食邑,只不过每年领完食邑都会把钱财捐到国库里面。在诸葛亮去世后,其高达万户的食邑,也不愿让子弟受领,直接上缴到大汉的国库。对此刘禅既然感动又惋惜息,常感大汉对不起他们。
“卿既不领爵,当可领职也。”叹息一声,刘禅说道:“即日起,朕封卿为辅国将军,以匡社稷。”
董允看着诚恳纳谏的刘禅,心间一股暖流流过,其出席跪地沉声说道:“臣领命,当不负陛下厚待之情。”
辅国将军这一将军号,对于大汉而言,与兴汉、军师、安汉等将军并列。而董允以文臣领将军名,与当初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兼领军师将军,皆有异曲同工之处。
“日后朕若有过,还需休昭上谏,以正朕之言行。”刘禅扶起董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