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建业。
自孙权想养蛊培养出优秀的继承人之后,实打实地将心思放在三子孙和以及四子孙霸上。
本来还想推迟册封太子的时间,却不料听闻刘禅欲下达册封孙霸为吴国太子的消息。孙权对刘禅搅和吴国国政的态度,颇是不满,只得抢先在汉使抵达之前,册封了孙和为太子,又隔数日册封孙霸为越公。
嗯!孙权去帝号,向俯首大汉称臣,自身本就是王爵,自然失去了册封王爵的资格,其最高也只能册封公爵。
太子孙和方面,阚泽领太子傅,薛综为少傅,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重臣,被孙权安排为孙和的侍从。
而在越公孙霸方面,前太子孙登之师是仪受令越公傅,与全寄、杨竺来往来往关系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诸王子皆无册封,唯有孙霸封为越公。孙权给予孙霸的待遇极为恩宠,与太子孙和并无差别,甚至在同一宫室内饮食起居。
不过在这过程中也有一件插曲发生,已故的步练师长女孙鲁班即大虎公主,因和孙和之母王夫人有矛盾,不满孙和受封太子,欲立孙霸为太子,特意和孙鲁育即小虎公主商量。结果小虎公主不同意,于是两姐妹关系闹掰了。
就在册封二人后不久,来自大汉的诏书‘姗姗来迟’抵达了建业,向孙权表示了大汉对孙登的病故很是哀悼,又向孙权隐晦建议了孙霸可为太子。孙权则是回答此乃吴国内政之事,且已册封孙和为太子,多谢大汉操心。
次日,孙权下诏,为太子孙和聘请张承之女张氏为太子妃。张氏乃张昭的孙女,诸葛恪的侄女。之所以让张氏为太子妃,乃是因为诸葛恪。诸葛恪与侄女张氏关系融洽,来往紧密。
自从吴称臣之后,诸葛恪与大汉关系暧昧。大汉期望孙霸为太子,而太子却是孙和,未不使两者失去平衡。孙权反手就把诸葛恪的侄女册封为太子妃,让孙和也与大汉搭上了关系,其两者之间保持了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与越公二边的臣属都察觉到了情形的不对劲,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岂不是将会挑起内部的夺嫡之争。
太子属官多次上疏表示,太子乃吴国的储君,与越公应当上下有别,今上下应该作出区分,明确突出太子作为储君国本的地位。孙权看完置之不理,并不采纳他们的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宫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越公傅是仪也坐不住了,他不是利欲熏心之辈,也没有欲行从龙之功的想法,面对眼下发生的两宫党争,他出于为吴国考量的想法,连续塞上疏三次给孙权。
此时,孙权坐在榻上,手里翻阅着是仪的奏疏,颇是犹豫。
在是仪的奏疏上表示,如今大吴丧失荆州、岭南之地,国力大减,难以与汉魏争锋,宜当内修德政,积蓄实力,以待天下之变,是故国内且不可生乱。
接着夸了孙霸,说其天资聪慧,兼备文武,不如令其镇守边疆,为国藩辅,稳定人心。最后生怕孙权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是仪补充强调两宫宜有不同,方可正上下之序。
说实话,是仪说的这些他自己岂能不知道,只是他不愿而已。他之所以想让二子夺嫡,不过是想挑出色的继承人而已。
太子孙和,宅心仁厚,缺少英武之气。以他的性格让其执掌东吴,自保有余,但若想复兴东吴,恐是困难。
越公孙霸虽有英气之感,然缺乏谋略,在这波折的乱世中,驾驶的东吴这艘船乘风破浪,可不是仅靠勇气就行,还需要大智慧。
是故孙权想整点花样,在斗争中使二人成长,最终留下一人作为自己的储君。可惜刚开始没多久,就被心怀吴国的大臣所力谏。
沉吟之间,孙权思索近来发生的事,确实他也察觉到二宫之争的苗头。为了防止是仪奏疏内所说因夺嫡而损国政的情况出现,还是需要控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