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咱妈都弄一辆(1 / 2)

威来派出的培训团队出发千万青云镇,这个由十人组成的队伍将在青云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待两个月。

直到对方能造出合格的发动机为止。

江宇坐在办公室里,刚才渤海电子那边来了个电话,向他通报了个喜讯。

他们企业的几个技术人员,从年前就一直研究传呼机的改进方案,连过年都没有休息,就在刚才,它们成功地对传呼机的构造进行了简化。

重置了部分线路,节省掉了一些电子元件,让传呼机的成本一下子缩减了三百元。

原来密密麻麻的电路板这回简洁多了。

这种事情当然要鼓励,语言只是一方面,还要有其他的物质奖励。

当然奖励什么江宇并没有说。

放下电话后,江宇开始考虑一个问题。

当时,东北三省也是有很多半导体企业的,比如在八十年代就有名气的辽晶,哈晶,吉省的华微电子。

当然还有一大批中小型企业。

辽省作为辽老大,自然不会缺少半导体企业,就连东河还有电子元件厂。

说起东河这个电子元件厂,20年后还闹了一个笑话。

当时买下这个企业的老板那两年发财了,就准备申请上市,就找了法律方面的人咨询。

人家就问他有多少资产,他告诉人家他有六千万的资产。

对方气的够呛,六千万资产你上个屁的市,玩呢!

这件事说明,辽省的半导体企业真的是多如牛毛。

不过几十年后这些企业大多数都烟消云散了,依然存在的有名气的就剩下华微电子和哈晶。

而辽晶则泯灭众人矣。

辽省就有这么多的半导体企业,若是能把它们整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只是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个电子行业的企业存在?

如果还有存在的要怎么整合这些企业呢?

把这些企业全部买下来?

在政策不明朗之前,就是能买你敢买吗?

承包,然后变成股份制,自己成为最大的持股人?等有政策可以出售的时候,再买下来也不迟。

江宇纠结了半天,突然一拍脑袋。

我纠结这个干啥?

我要的只是人才,对于这些企业的设备和场地他没多大兴趣。

他只要把这些企业里的科研人员聚拢在一起不就行了吗!

这个可以让渤海电子通过招聘的方式把人招过去。

户口和住房的问题让张越解决。

江宇想到这里又和张越通了电话。

张越听了江宇的建议后,表示会酌情考虑解决。

第一代威来电动车在三月十号这天终于下线了。

红白相间的前卫涂装,踏板式造型,轮毂电机驱动,时速三十公里,续航五十五公里。

采用圆盘式的里程表,有里程计数,有时速刻度和电量显示。

可以载重一百公斤左右的重物。

量产以后的成本是一千三百五十元,这比原先的成本核算还贵了50块钱。

江宇想了半天,把这款车的出厂价定在两千五百五十。

不能说他心黑,他是办企业的也是要赚钱的。

不赚钱,企业里这么多人怎么养活?

其实,江宇觉得自己很良心了,电动车他完全还可以定的再贵一些。

再多定个三百二百的也不是问题。

现在买一辆踏板摩托可是要一万四五千呢,有些从苔湾过来的踏板更是敢卖到两万元。

他这玩意儿以两千五百多的出厂价,也就能卖到三千上下,最多也不会超过三千五。

不过他现在也没指望这款电动车能大卖什么的,估计怎么也要让人民需要一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