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这样的人虽然也站在杨侍讲的立场上,但其用心不诚,可说是个没有立场的小人。」
杨慎继续皱眉。
有关侯廷训为什么要写《大礼辨》,杨慎还真不太清楚其中细节,但侯廷训跟张璁是同乡之事,杨慎倒是有所耳闻。
过去一年,二人同在南京当官,侯廷训去拜访张璁被冷落,继而出面反对张璁的主张,就算杨慎不明就里,也觉得这道理是说得通的。
张佐道:「杨侍讲只是以公允的态度,反对天下士子以刊印书籍的方式参与议礼之事,是为拨乱反正,没有专门针对谁的意思······难道这点小事,杨侍讲也不肯做吗?」
杨慎点头:「可以。」
张佐满意点头,笑道:「那咱家就恭候杨侍讲的上奏,到时杨侍讲就会晋侍讲学士······这可不是咱家的决定,全是代陛下传话,陛下也希望杨侍讲将来在朝中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代名臣,匡扶大明江山社稷。杨侍讲,告辞了!」
...........
杨慎送张佐离开。
随后杨慎自己也乘坐马车离开相约之所,出来的时候,杨慎心里隐隐有些后悔。
杨慎随即去找朱浩,因为提前已跟朱浩约好时间和地点,走了两条街,就在附近的酒肆见到了正在吃午饭的朱浩。
「用修兄,没什么好招待的,一起来用吧。」朱浩道。
杨慎哪有心情吃饭?上前道:「先前,我去见过张公公了。」朱浩闻言,把筷子放下,慎重问道:「可有谈妥?」
「唉!」
杨慎叹了口气,似有难言之隐不能跟朱浩细说,毕竟过去这段时间,杨慎已没有把朱浩当成亲密战友。
可现在他杨慎要利用新皇的关系,上位侍讲学士,而这件事又不能被余承勋、叶桂章等人知晓,好像只有朱浩可以一吐心中不快。
「用修兄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我绝对不会说出去,你知道这种事······传出去对谁都不好。」朱浩的意思是,你怕被人知道,我也怕。
咱俩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杨慎这才把张佐跟他提的,有关上奏参劾刊印书籍之人的事,跟朱浩说了。
朱浩道:「张公公这是在针对侯廷训,或也是让用修兄你立一个投名状,以此打消双方合作的顾虑。」杨慎冷冷道:「这才是我不情愿的地方,如此一来,等于说我已有把柄落在他人手上。」
朱浩好奇地问道:「把柄?难道在用修兄看来,文官或士子在京师中刊印书籍,擅自议论朝中大事,是正确的?我倒觉得,张公公提出的事,并没什么不妥,至少这个侯廷训做事过于激进,好像注意力全放在名利上了吧?」
「嗯。」
杨慎没有否认朱浩的说法。
侯廷训的确做得不对,但不代表这需要杨慎站出来参劾。
朱浩道:「其实,张公公也没说明,如此上奏应该是以你为主笔,或是他人主笔你来联名,只要有这样一份东西上去,结果不就一样了?」
「你是说······」
杨慎听出朱浩话中一些弦外音。
朱浩笑道:「不如这样,由他人上奏,你只在其中联名,而上奏的意图让人看起来,只是针对那些擅自议论朝事的普通士子,尤其那些议礼派的······既然主笔者并非用修兄你,就算结果牵连到了侯廷训,别人也不会认为这件事为你所主导吧?」
杨慎又在皱眉。
「一点浅见,用修兄不采纳也罢,随口说的。」朱浩打个哈哈就想掩盖过去。
杨慎眯眼望向朱浩,问道:「
敬道,你是想让我既做事,又要抽身事外,等于说不站出来担当,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