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宋云殊宋飞燕兄妹,雪千影莲芙姐妹,加上夜小楼,一行五人,一个随从也没带,出门直奔颖夫子的书院而去。
而颖夫子和丈夫也按照约定,一早就等在书院门口,迎接贵客驾临。
颖夫子的书院很大,里外五进,前面两间是蒙学,男女分开,男童由颖夫子的丈夫、人称张夫子的先生教导,而颖夫子则专门负责启蒙女童。再往里,就是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了,是由张夫子的叔叔和兄长来教导。再进一层,是年纪更大的孩子,看上去都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精读商科或是工科,将来这些人都是要进入到流州各大商行或是工坊矿上做事的。这两进院子里就见不着女学生了,而院落的最里面,是张家一家数口生活起居的院落了。
元月初六是蒙童拜师的日子。宋师兄妹与雪千影莲芙夜小楼三人,躲在一处紫竹林后,远远的观察着前来求学的蒙童。张氏夫妇站在门口,接束侑,受孩童和父母的敬师礼和谢师礼,而后对孩童口授一番道理,同时给予一些期许,之后便由较大的孩子引领这些个小的,进到学堂里面去。
“这套礼仪,与我莲氏多少有些不同。”莲芙拿着纸笔记录一番,而后轻声说道。
“与我玄州也不相同。”夜小楼也道。
宋云殊灿然一笑:“这本是我宋氏的谢师礼仪,后来在流州全境推广开来,渐渐就成了规矩。”
“原来如此。”莲芙笑道,“自古无规矩不成方圆。宋大哥这些规矩礼仪立得好。”
宋云殊欣然接纳了莲芙的夸奖。
男童和女童入学的礼仪都差不多。接完了新生,几人随着张氏夫妇转到了蒙学堂上,盘膝坐课堂最后。只听两位夫子口传心授,不多时这些新入学的孩子们,就背熟了《蒙学篇》这样长达几百字的文章。
“或许他们大多数都不懂这里面的意思和道理。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天长日久,也就懂得了圣人的教诲,行为礼仪不自觉地端正了。”宋飞燕压低了声音,给莲芙解释道。莲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忙记录下来。
几人在学堂一直待到正午,朗朗书声贯耳,似乎让几人都回到了孩童求学的时代,又仿佛洗去了满身凡俗。莲芙收获很多,记了厚厚一摞纸,说要回去慢慢研究,好把学堂书院在长州推广开来,摩拳擦掌,颇有大干一番的气势。
午膳是张氏夫妇招待的。临别前,雪千影再次向书院捐金。颖夫子争不过她,便要她留名,以备来日书院刻碑时,将她的名字镌刻下来,让后来的学子都能感念其恩义。
雪千影想了想,指了指宋飞燕:“颖夫子留飞燕的名字就好。”说完这话,不等颖夫子反驳,调头就走了。
夜小楼也捐了金,并记在了宋云殊的名下。莲芙亦如是。
颖夫子最后只能拉着宋飞燕,悄悄地向宋大小姐打听她的这群朋友究竟是个什么来路。
宋飞燕有些为难,最后只能挠头苦笑:“颖夫子,若是告诉你了,反而给你添麻烦。”
张氏夫妇总算聪颖,见宋飞燕这么说,便不再问了。
午后,幼童们午睡,张氏夫妇检查了他们安寝,便来到门口,对坐闲聊。这时,一位身着紫衣容貌不俗的女子徘徊至此,笑着打听道:“两位夫子,在下唐突了,敢问此前是否有长州人士来此?”
是否是长州人士,没怎么离开过天墉城的张氏夫妇也听不出来,更何况雪千影经常走动在外,口音并不明显,莲芙生怕给张氏夫妇添麻烦,也是小心克制,故而面对紫衣女子的问题,张氏夫妇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说不清楚。
紫衣女子想了想,对二位形容了雪千影和莲芙的长相,张氏夫妇这才恍然大悟。颖夫子笑着说:“那两位小姐是我们宋氏家主和大小姐的朋友,至于究竟是哪里人,我们也不知道。”
紫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