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面对朱祁玉“求助”的目光,阁部大臣个个脸色严峻,没有谁首先站出来表态。原因就在这群人几乎部是宣宗、正统两朝提拔,于情于理朱瞻基、朱祁镇两父子对他们而言有着君臣大义。
家国危难之际,他们不愿让帝系脱离宣宗一脉,于是乎孙太后最初召唤的襄王朱瞻墡被否决,兵临城下又不可能让年仅两岁朱见深主事,这才退而求其次共同推选了郕王朱祁玉。
禅位诏书颁布之后,加之谁也不知道朱祁镇还能不能从瓦剌活着回来,这才让皇太后跟群臣彻底抛弃了明英宗,把目标放在了皇太子朱见深身上。
只要帝系法统能重回朱祁镇一脉,朱祁镇安心当个太上皇享受天伦之乐,也不是不可以。
结果现在太上皇朱祁镇率兵马上就要打进来了,加之朱祁玉借助朝臣拜见封锁南宫,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金刀桉,准备进一步朝太上皇下手,这就让本已经不满跟同情的群臣,心中生出了念想。
新君才登基一年,就一步步的压迫封锁太上皇,按照这个架势下去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又岂能坐稳,最终帝系还能回到朱祁镇一脉吗?
要知道朱祁玉即位达成的政治妥协跟先决条件,是确保皇太子朱见深未来继承大统,如果先决条件没有办法继续遵守,后面的一系列拥戴跟效忠,就成为空中楼阁。
哪怕于谦这样忠于社稷的大臣,此刻都开始犹豫到底是继续拥护新君朱祁玉,还是避免一场更大的兵灾,让皇权平稳过渡到太上皇朱祁镇身上。
毕竟满朝文武没有沉忆辰那样的上帝视角,不可能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即位之后的所作所为,将掀起一场堪称腥风血雨的政治清算跟迫害,包括于谦在内的众多挽狂澜于既倒的忠良功臣大肆清洗。
外在更是为瓦剌也先立祠,带着一种对蒙古的莫名好感,轻信喀喇沁部首领孛来,直接丢失了中原王朝对于西域最重要的一条通道河西走廊。
战略要地的丢失,从此大明再也无法重现汉唐荣光,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另外对于女真三部堪称胡闹的羁縻政策,再度导致建州女真部一家独大,埋下了明末亡国的隐患。
这些历史文武群臣们不知道,他们的记忆中太上皇朱祁镇,依旧是那个意气风发,充斥着锐意进取精神的少年英主。丝毫没意识到土木堡之变跟北狩生涯期间朱祁镇种种举动,早就变成了一个贪生怕死、心理扭曲的小人!
朱祁镇复辟的目标,不是为了重振大明荣光,洗刷土木堡之变的耻辱。他只想要复仇这些“背叛”过自己的臣子,肆意报复那些从道不从君的社稷英雄。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长廊上甚至出现了侍卫上直军的身影,现在景泰帝朱祁玉就算想走,恐怕也难以逃出生天。
见到大局已定,奉天殿内的会昌伯孙忠,懒得继续再装下去,出列开口道:“还望陛下为了天下社稷着想,早做决断!”
这句话的意思已经不是劝朱祁玉跑路,相当于直白告诉对方,局势无力回天早早投降为好。至少废帝之后还有着郕王的名号,说不定太上皇顾忌名声跟看在手足的份上,还能苟且一条性命活下去。
顽抗到底,恐怕会死于乱兵之中。
会昌伯孙忠的表态,不仅仅是代表着外戚,还代表着朝堂中老牌勋戚。
文官集团很多人毕竟吃到了拥戴的红利,加之官员群体是不断变动的,靠着科举制度能选拔出自己班底跟心腹。勋戚集团与国同休,只要活着就不存在什么退休告仕的可能性,朱祁玉只能不断打压才能腾出空间,来扶植忠于自己的新贵上位。
比如一步封侯的武清候石亨,以及昌平侯杨洪等人。
勋戚的不满跟怨恨相比较文官集团更大,会昌伯孙忠表态后很快就有数名勋戚跟进,颇有一种大厦将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