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把握。
毕竟天子视察国子监事出突然,没办法提前告知沈忆宸让他好好准备,只能赶鸭子上架。
讲学内容可以不出彩,中庸即可,但绝不能在过程中磕磕绊绊。否则今日自己这番好心安排,恐怕会弄巧成拙。
“晚生明白。”
沈忆宸没称下官,而是晚生,也是彰显亲近之意。
就在他话音刚落下,朱祁镇就领着众勋戚大臣走进礼堂,而众国子监官员跟学子,纷纷跪下行臣子礼。
行礼完毕后,朱祁镇坐在主位上开口说道:“今日视察国子监,见到莘莘学子们发奋图强,朕心甚慰。”
“尔等身为国子监学子,乃我大明未来之栋梁,还望能好学不倦,报效家国!”
此言一出,礼堂内再次跪倒一片,特别那些正处于热血期的年轻监生,恨不得为皇帝效死!
“诸生毋需多礼,今日朕与你们同为学子,还请大司氏讲学!”
国子监讲学之日,为了彰显尊师重道,祭酒的地位将会被大幅度提升。
皇帝自称学子,勋戚重臣位列下席,就连贵为英国公张辅,也就跟李时勉执平礼。
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文人向往“帝王师”名号,能得到皇帝的恭敬甚至行礼,荣耀放在封建时代可谓无以复加,说是光宗耀祖都不为过。
“臣愧不敢当,谨遵圣谕!”
李时勉听到后谦让了一句,然后站在礼堂中央师席,开始为皇帝与众官员讲学。
身为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的学识自不用多说。他今日的讲学内容,选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中的一段话。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句话是儒家学说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在四书五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先师大儒们都会对这句话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导致越到后世,越无人敢讲。
毕竟你一旦拿这句话开讲,势必会与先师大儒们比较。讲的观念类似,就彰显不出个人特色跟实力。如果讲的观点不一样,那更是玩大了,妥妥异端学说。
非儒学宗师级别人物,是不敢碰这十六个字的。
所以当李时勉讲学题目一出来,现场出现了一片压抑的欢呼声音,不愧为大司氏,敢开文人之先河!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人心变幻莫测,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李时勉的讲学方向,就是辨析何为人心,何为道心,又如何能做到避免“趋利避害”,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一步步的坚持下去?
答案就在“精”跟“中”这两个字上面。
只有做到足够的专精,才能不断的排除错误路线跟答案,秉持着持中理念,不偏不倚,公正、公平的治理天下。
以往大儒们解读这段话,都是把“中”给理解为中庸之道,而李时勉却着重与“精”字上面,可谓另辟蹊径,让很多学子们茅塞顿开。
当他讲学完毕后,整个礼堂之内掌声、欢呼声雷动,就连皇帝在场都无法阻止学子们的激动兴奋心情。
“大司氏不愧是当朝宗师,确实学识渊博!”
哪怕朱祁镇这种对讲学持有反感心态的人,听完李时勉的这番见解后,都开口称赞了一句。
旁边的沈忆宸心情就很复杂了,一方面是为李时勉的学问感到佩服。
另外一方面,恰恰是因为李时勉学问太强了,导致他开头打个样,差不多捅到天花板位置。
这种档次的讲学,就算让沈忆宸有备而来,都很难达到李时勉的水平,更何况他今日毫无准备。等下上台恐怕就不是相形见绌那么简单了,别讲垮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李时勉讲完之后,上师席讲学的是国子监司业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