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政治正确(二合一)(4 / 4)

,就得去号舍末尾的茅房了,不过步骤异常繁琐。先得报告监考官,然后再由专人看管试卷,另外还得再叫一人陪同考生去上厕所。

你以为这样就完事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监考官还会在考生试卷上盖上一个黑印,古代把它称之为“屎戳子”。

如果这份盖了黑印的试卷到了审阅同考官手中,默认当做下等试卷处理,基本上是不会多看的,他们觉得晦气。除非你这份试卷破题第一句写的惊为天人,否则等同于落榜。

所以想要上茅房,只有在两场考试交卷后的间隔时间去,意味着得忍三天两夜。

沈忆宸自然也不想因为拉屎问题而落榜,能少吃就尽量少吃,能忍就尽量忍住!

就在沈忆宸还没把一杯茶水给喝完,就听到了顺天贡院响起了敲锣声音,意味着正统十年的会试正式开考。

书吏把封装好的试卷发放到考生的手中,就如同乡试那样,会试第一场考试也有七道题,分别为四书题三道,五经题四道。

对于何时写完并未有明确规定,只需要在二月十二号,第二场考试之前上交试卷就行。

老规矩明清科举考试重首场、重首题,所以沈忆宸打开试卷之后,立马把注意力放在了首道四书题上面。

会试出题除了避讳、不能够讥讽时政这两点常规要求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能擅自割裂经典。这也就意味着,童子试那种阴间截搭题,是不会出现在会试里面的,对于考生是大利。

第一道四书义:至诚立天下之大本。

这句话取自于《中庸·第三十二章》,虽然没有割裂经典,但也是把一句完整的话给综合了。

原文为: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惟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的道德根本,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这道考题选取的非常义正言辞,大气端庄,没有丝毫歧义混淆的可能性,把儒家治国的道德仁义理念给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沈忆宸看到这种题目,就感到有些为难了。因为越是“伟光正”的考题,就意味着能选择的破题思路方向不多,所有考生都写得大差不差,想要依靠后世的思维方式出奇制胜很难。

并且从考题所表达的意思也能领悟到,出这道题的同考官大概率是个老学究类型的官员,你剑走偏锋反倒会弄巧成拙。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会试为了防止考题在主考官这里被泄露出去,考题是由主考官加上十八位同考官一起出题的,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七道成为正式考题。

所以考生不单单无法从主考官这里得到泄题,甚至连揣摩考官的文风喜好都不可能,只有凭借真本事答题。

思索良久之后,沈忆宸终于落笔了,既然无法靠出奇制胜,那么就来比拼一下谁的学识基础更扎实了。自己这两年日夜不辍的苦读,也不是混日子过来的!

按照题目翻译的意思,就能得出主考官想要表达的意愿,那就是谁是天下至诚之人,可以树立道德标准?

再扩展联想一下,谁这么大的脸敢承认自己是天下至诚之人,可以树立道德标准?

答案不就呼之欲出了,当然是圣人啊!

独尊儒术的治国方针之下,你写谁是道德楷模都能挑出刺来,唯独写圣人孔子,谁也不敢说什么,这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没想到现代需要遵循各种政治正确,放在古代也依然如此,所以会试这道首题,就是比拼谁更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