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就是立威(2 / 3)

着众人目光一言不发,直接迈动脚步跨过门槛石,完全没有迎合向沈忆宸发难的意思。

怎么回事,就连徐东海都惧怕他沈忆宸了么?

这一幕让很多拱火的士子感到大失所望,如若就连徐东海这样“豪强势力”都退了,那应天科举届,不是让他沈忆宸只手遮天了?

对于众人心中怎么想的,徐东海其实也很清楚。

以往不用拱火他都敢出来挑事,一是年纪太小性格确实比较冲动,自小的神童名号加上身世背景,导致过于心高气傲。

另外就是徐东海也不傻,知道出头很容易抢占风头,在别人心中肃立威望。文坛领袖这种名声,平日里看似作用不大,关键时刻可是能引导舆论走向的。

特别到了明末各路学派的大佬们,哪怕身上没有功名在身,下至州县,上至六部内阁,见到他们都客客气气,这就是文坛领袖的威力。

不过连续的惨败,以及院试结束后叔父徐琦的话语,差不多已经让徐东海明白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现在的沈忆宸,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可以轻视的婢生子了。无论应天府文官集团,还是武将勋戚中,都有着很高的好感度。

又有成国公朱勇的血脉背书,来日必将平步青云!

后面这句是叔父徐琦的原话,所以在等候过程中面对其他昭文书院同窗的怨言,徐东海始终低调应对,没有过多参与。

当对方的实力跟阶层,已经不输于甚至超过你的时候,再去盲目挑衅,就等同于找死。

徐东海只是年纪小比较冲动,并不蠢。

沈忆宸从中门而入,走进了学政衙门。说实话他穿越来到大明差不多一年了,除了自家院门外,还是第一次走高宅大院的正门。

如若不是小三元案首,光靠一个秀才功名,别说是走大门了,正常情况下连学政衙门的门都进不来。

难怪古代很多小说剧本中,把状元游街给推崇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原因就在于那一日新科状元,除了功名利禄之外,整个仪式给予的荣誉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可以这么说,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整个天下都围着新科状元转!

学政衙门的前厅跟院落,都已经摆放好了桌椅,布局座次类似于当初的成国公府家宴。

前厅因为面积缘故,只摆放了上三桌。提督学政孙鼎、应天府尹李敏、江宁知县周顺三人坐在主桌上位,其中以孙鼎居中。

同时这一桌靠左手的主宾位置,是留给沈忆宸的,他身为小三元案首,理应坐在最重要的主宾席位。至于其余空位,按照院试的取中名次排序。

好巧不巧的是,徐东海刚好坐在了沈忆宸的旁边,就不知道这顿庆功宴两人坐在一起,到底是谁恶心谁了。

沈忆宸步入正厅,却没有直接坐下,他还要等待余下的新科秀才们到齐,一同参拜三位主考官。

这不仅仅是官场尊卑的礼仪,更是被三位主考官取中,相当于有着“座师”的师生之谊。

当然,这种科举初级阶段的“座师”,仅仅是个名分礼仪上的,真正达成师生利益关系的,还得看取中你当进士的那位主考官。

等待人都到齐之后,沈忆宸大声喊道:“学生沈忆宸,率领甲子年新科秀才,拜见大宗师!”

“拜见大宗师。”

一百二十名新科秀才,齐刷刷的弓腰行礼,场面可谓异常壮观。

孙提学见到这一幕,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脸上挂满了笑容。毕竟像这种宏大场面,如若不是打着沈忆宸小三元案首的名义,他也很难看到。

只见孙提学站起身来,向着众秀才们回了一礼道:“今日见到诸生意气风发,本官心中感到甚慰。”

“每朝席上宴佳宾,抵多少十年窗下无人问,本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