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智瑶?大好人啊!(2 / 3)

出五万去“鄢陵”跟魏氏打了一战。

到了当前的国际局势,早不是说借道就借道的岁月,各国也从建设城邑表达对当地主权归属,变成了根据山川河流的标志确认主权的相关归属问题。

相信不久之后,界碑这玩意很快就会被搞出来,立在各条道路上向各国表达越过界碑就进入自己的疆域。

不要小看界碑的出现,等于说诸夏这边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各国不是那种没有靠近某国的城邑就等于不算过界的岁月了。

正因为时代处在变革阶段,宋国还愿意借道给楚军,证明了两国肯定有合作的需要。

那么,宋国跟楚国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互信,为什么这一次不去求援本就有互信基础的楚国,会来找关系一度破裂的晋国寻求帮助呢?这就是智瑶认为的一个坑。

“楚、吴皆有介入郑宋纠纷举止。如郑宋交战,恐有演变为四国大战局面。”

“楚国因白公憎恨于郑国,合宋攻郑乃是所需。”

“吴国短时并无北上之意,亦需拉拢宋国,且不愿郑国就此衰弱。”

“独有一国合宋,事必可成。”

“如若楚国、吴国皆欲争取宋国,事不可成,宋国或成楚国、吴国之敌。”

“此乃郑国生机,郑国君臣怎会无有所动?”

宰予在侃侃而谈。他是两个多月前回到晋国再继续给智氏效力,期间智氏这边察觉到郑国有异动,智瑶也就派遣能说会道的宰予前往宋国。

郑国有异动,智氏却是关注宋国?这种操作方式看上去很奇怪,可是只要了解到郑国针对的是宋国,再来看智瑶的布置,事情就能说得通了。

目前还有一个门徒在南方为智氏做事,那就是曾经为智氏负责越国事宜的子贡。

这些门徒有点意思,参加完孔子的丧礼之后,颜回等以追求道德层面的门徒决定留下守丧,其余各有追求的人则是四散。

子贡、宰予、冉有、子夏、子游等一些人来到晋国,决定在智氏给予的舞台上各种发挥。

子路和一些门徒则是决定留在鲁国发光发热。

更有一些人去了宋国、吴国、齐国、楚国等一些国家,在诸侯或封号大夫给予的舞台各展所长。

必须明说的是,门徒的境遇要比原版历史好很多。在原版历史上,仅是少数的门徒能够获得舞台,更多不被录用;而这个版本的历史,智氏重用了门徒,并且智氏的崛起速度很快,导致很多诸侯还是愿意用一用门徒,接下来就看被任用的门徒堪不堪用了。

不管智瑶对门徒的印象是什么,采取用其才能的方式就好,何必纠结其它呢?

所以了,子路来智氏归还城邑等一切,智瑶虽然没有亲自出门,还是给予了好聚好散的处理方式。

听说子路在鲁国也成了封号大夫,只不过依旧是三桓中季孙氏的附庸模式?

智瑶对子路的关注会持续几年,一旦子路有拿智氏的知识用在鲁国的各项建设上,到时候就是智氏发兵鲁国的那一天了。

“如此说来,郑国多事矣。”智瑶讲了一句废话。

不正是因为察觉到那种趋势,智氏才不愿意多管闲事的吗?要不然的话,哪怕智氏需要处理齐国,还有其它的事项要忙碌,并不是完全无法插一脚。

宰予笑呵呵地说道:“如魏氏干涉,便是五国纠缠。”

智瑶愿意赌五毛,局面应该会演变成楚国、魏氏联合宋国对付吴国和郑国的联合,接下来郑国也将再一次变成互相拉锯的战场。

有了楚国与吴国的参与,仅是依靠魏氏根本摆不平,到后面免不了晋国其余家族的出力,届时无法取决于魏氏自己的意愿,必将会在智氏、魏氏和韩氏的盟誓上拉开一个口子。

这个就是实力不足够应付场面的尴尬之处,明明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