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公私兼顾(1 / 3)

趁着别人喜悦时提出一些请求,的确是更容易得到应允。一般想要成就什么事情,以这样的行事方针自然是无错的。

不过,上述情况不是出现在晚辈对待长辈,便是地位差距太大时的一种处事手段,就事论事就是一种小心机。

在随后,也就是赵伯鲁和赵毋恤离去,智申压根没跟智瑶提起决定借粮给赵氏的事情,还是隔一段智瑶在审阅家族支出时才看到相关记录。

智瑶虽然是一个很有控制欲望的人,不能忘记真正家主是谁,肯定也就不能因为粮食的减少刻意找智申问询。

“乃是借予赵氏。”博览道给出了答桉。

关于赵氏频繁向韩氏借粮的事情,很早之前智瑶就知道了。

至于赵氏找智氏借粮?智瑶肯定也是知情,向智申提了一嘴智氏需要储备大量粮食,才有了后面智申面对赵伯鲁借粮的踟躇不决。

按照道理来说,智氏知道赵氏有困难帮一把是应该的。谁让两家是联姻的关系,对吧?

然而,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啊。

看一看韩氏面对的尴尬局面,借给赵氏一次粮食,往后的两年多就是一借再借,有点被当成提款机,搞到韩不信最后干脆拒绝赵氏的再一次借粮,可算是将那种索求给阻挡了下来。

能让韩氏受不了,不止是借给赵氏的粮食太多,主要还是不知道需要帮到什么时候,能够帮得了一时,不要搞到帮了一世!

其实,只要赵氏能把“晋阳”北边给开发出来,也就是后世太原的那边开垦出来,他们能够缓解收支平衡,应该也能慢慢把欠粮给还上?

赵氏的确也在开垦太原,比原历史上可是提早了将近百年。这是他们封地大大缩减,属于被逼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

“二千石?”智瑶略略思索了一下,觉得智申这是把自家储备粮食的零头给借出去了。

这么做的智申肯定是没有忘记智瑶的嘱托,智氏未来还有第二个五年计划,再来是训练新军以及每年的用兵对粮食的消耗。

从这里智瑶笃定一件事情,不管赵伯鲁愿意或不愿意,会有赵毋恤劝导赵伯鲁继续找智氏借粮,乃至于赵毋恤绕过赵伯鲁自己来借。

如果是以纯粹旁观者的角度,智瑶真心觉得赵毋恤确实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怎么说?脸厚心黑又敢做,很多成就大事业的人,不正是需要那样吗?动辄要面子又拉不下脸的人,有再大的家业迟早也要败光,哪怕是干成了什么大事付出的成本也会超乎想象。

智氏的地盘大,可是平时需要养活那么多人,再有时不时的用兵,其实哪怕精力储备,能够储存下来的粮食也是不多的。

在智瑶有计划的储存方桉之下,花了十年的智氏也就才储备十五万两千石粮食。这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消耗的粮食太多,再有接连不断的战时,能够还有储备算是经营有方了。

没有智申前一段时间的那种状态,智瑶会干涉借粮给赵氏的事情,现在的智瑶却是干不出来了。

并不是智瑶对智申生出芥蒂,纯粹就是心疼老父亲。

“若大人问询,还望出言阻止。”智瑶对博览道进行嘱咐。

姑布子卿是赵氏的第一家臣。

博览道在智氏也是第一家臣,由他对家主进行一些劝谏,某种方面的确比作为儿子的智瑶去说合适。

智瑶又说道:“我家或在三岁后再启工程,存粮不足必将延期。”

“邯郸”东面一直在开荒,智氏在其它区域也有产粮区,其中“原”的产量最为庞大。

随着智氏的人口一直处在增涨趋势,很显然需要先一步做到未雨绸缪,由大陆泽和大河修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博览道说道:“三岁?吴国声势正盛,岁岁出兵北上,不知何时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