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真带着两人急匆匆的来到衙门后就找来纸笔涂涂画画。
王修一脸问号,刘义隆同样如此。
“长安公,这上面有些符号还有着条条框框的都是何物?”
“这些符号叫数字,是天竺那边传过来的,条框则为表格。等我画完教你们。”
数字和表格只是工具,比华夏数学家天天拿着玩的算筹要简单的多。
但随着文明的发展,文明的承载物反而要简单点。
就比如华夏的文字也是逐渐简化,典籍从《周易》变成了《论语》,如此才能使华夏文明渐渐繁荣起来。
所以这些简易的工具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一点都不逊色于一些具体事物。
王修和刘义隆都是聪慧之人,甚至不用刘义真专门教,只是看刘义真书写完就大致明白了数字和表格的作用。
刘义隆还好,他只是觉得这看起来很神秘的东西也不是那么难懂。
王修却是看出些什么,内心激动起来。只不过现在刘义真还没开口验证他的猜想。
等刘义真书写完毕后将一份草案摆在两人面前。
“你们看,这是我打算在关中施行的一套新的赋税制度。”
现在北方的赋税制度很乱,但大体上还是租、赋并重。
租就是田租。
赋则大概是人头税的意思。
这样的赋税其实很重,剥削百姓有些太惨。
所以随着世家大族的崛起,很多百姓会跑到世家那里挂在世家名下从而避税。这样官府就不能从他们手里得到本来应该得到的钱,只能对没有投靠世家的百姓剥削愈发凶狠,如此就让这些百姓又投奔世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朝廷本质就是个大地主,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世家抢土地。
而赋税制度就是朝廷抢土地的关键。
刘义真提出的新的赋税制度就是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只要你是个人就要交税。只不过官府会在你年满二十岁的时候赐予你田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死后还田,世家别想捞到。
官府则依据授田记录而向百姓征收租庸调。
租即田租。
庸则是力役。
调是户调,即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有点个人所得税的意思。
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这便是未来唐初的租庸调制。
未来不是没有更好的赋税制度,比如两税法、方田赋税法、一条鞭法等等。
但是赋税的前提是要符合国情,现在的关中经济还没发展到满足更高级税法的条件,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不然容易扯到蛋。
但饶是这套不太高级的赋税法,也听得王修和刘义隆无比震惊。
租庸调制不重要。
均田制也不重要。
但他们加起来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
二人似乎已经能想象的到世家听到租庸调制后的表情了。
但他们敢反抗吗?
南方之前的顶级豪门庾氏就是反对刘裕的“义熙土断”被灭族的。
只要刘裕还活着,这帮纸老虎就不敢闹事。
王修突然反应过来:“快!快发给建康!”
这个时候王修已经忘了什么数字什么表格了。
此刻租庸调制在他眼里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王修敢肯定刘裕非常需要租庸调制。
即便这项政策打击不了南方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也能抑制他们的发展。
而且刘裕也是有施行均田制的条件的。
扬州、荆州可能没田。
蜀地、交州因为交通闭塞,强行施行政策也不现实。
但还有中原啊!
刘裕打下中原才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