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医馆刚开门不久,只见一位身形消瘦的老人急匆匆地直奔博济医馆而来,老人一进来就气喘吁吁地冲着在前厅坐堂公孙彧喊道:“公孙医师,司马大人他,他昏迷过去了,你,你快,快点过去帮他看,看看吧...”
老人说得很急,公孙彧看着他挺面熟,一听他说司马大人,立刻明白是司马迁府上的老仆人,于是上前扶着老仆人说道:“老伯,你说清楚一点,是不是司马迁大人昏迷?”
“是的,早上司马大人一起来便在伏案写东西,突然听到‘砰...’一声响,我们赶紧跑过去看,只见司马大人整个人昏倒下去,我立马跑来找你,老夏跑去杨府找司马小姐,现在就只有老陈一人在家照看,你赶紧跟我过去看吧。”
公孙彧二话无说,赶紧背起药囊就随老仆人一起去司马迁府上。
一进门就看见一少妇和少年杨恽已经在里屋照料司马迁,不用说,那位少妇便是司马迁的女儿,杨恽的母亲司马英。
杨恽识得公孙彧,见他走进来,忙介绍说:“娘,这位便是公孙医师。”
司马英立马上前道:“公孙医师,烦请你帮忙看看我父亲,他现在还是昏迷不醒。”
公孙彧点点头,走到司马迁床前,只见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口目歪斜,摸他身体,感觉还有体温,心想,司马迁啊司马迁,你可不能现在就走啊,后世还要看你的《史记》呢。
帮他把脉,发现脉象浮而紧,于是想起叔叔公孙卿赠与的《脉经》中有记载: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而虚,寒虚相搏,引邪入络,中风使然,因此确定为中风。
公孙彧马上拿出银针,帮司马迁做针灸。他先在肩井、三里等处入针,过来一会,司马迁渐渐地苏醒过来,眼睛已经睁开。这时,司马英甚是高兴,一个劲地赞扬公孙彧是神医。
杨恽走上卧榻前,轻声叫了一身外公,只见司马迁轻声应答,这回司马英更加高兴,也上前连叫几声爹。
公孙彧见到司马迁能够应答,便问道:“司马大人,你现在感觉怎样,手脚能动吗?”
司马迁仍是口歪目斜,但已经能够说话,口齿不是很清地说道:“手脚微微可动,不过甚麻。”
这时公孙彧分别在司马迁的头部的风府穴和足底的涌泉穴下针,轻捻数次后又再下针,来回几次,约莫一个时辰,奇迹发生了,司马迁竟然能够坐起来。
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公孙彧也跟司马英解释道:“夫人,司马大人他是由于体虚而受风邪,风邪由经络深入脏腑,邪气所伤的一边的经络放纵无力,为无病的另一边所抽引而变成口歪目斜,我先开几剂汤药喝下去,明天我再来帮他针灸,应该就没事了。”
于是公孙彧开了:防风、桂枝、麻黄、杏仁、白芍、人参、黄岑、附子、甘草等草药,吩咐仆人熬成汤药,每天两次喂给司马迁喝。
第二天公孙彧继续过来帮司马迁做针灸,只见他已经可以看书,案上也摆有他已经写好的竹简。公孙彧顺便看了一下,那枚竹简原来是《李将军列传》。
杨恽昨晚也没有回家,一直在这里照料外公,并且帮忙他整理资料。
司马迁见是公孙彧进来,忙招呼他坐下来,这时他说话仍是口齿不清。
公孙彧继续帮他把脉,觉得脉象没昨天那么浮和紧,于是开始帮他做针灸,先从口角的地仓穴开始针,目的是正口,而后又在目眦的睛明穴针,目的就是眼不斜。
反复做了几次,过了约摸一个时辰,司马迁的口开始不歪了,眼睛也可以自由的转动,经过休息后,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
病刚好,司马迁便又要开始他的《李将军列传》的创作,只见他写道:
李将军广者,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