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优点,就是可以在陡峭的山峰上安排人手,居高临下的协助防守,对进攻的敌人一样是很大的打击。
李云龙此前没有把第一道防线安排于此,其实是有野心的。
他想让敌人打一个添油战术,防线越宽阔,越能积极的杀伤敌人。
一个连的阵地,正常来进攻就是一个中队,人再多遭到炮火和机枪的密集性打击时,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让敌人一点一点的添油,就好像在身上拉了一个口子,不停的放血。
为总部下一步的战略,创造优良的机会。
可他哪能想到,鬼子居然不按常理出牌了。
一次就一个步兵大队涌上来。
虽然攻击的力度确实大大加强了,但是在那几百米的进攻路上,得多死多少人啊?
换李云龙来,他是舍不得那么蛮干的。
换到二道防线,一共百米来长的口子,两挺重机枪交叉扫射,来多少小鬼子都不够看的。
要是小鬼子这次再派一个步兵大队冲上来,玩密集性的冲锋。
哈哈,那李云龙做梦都能笑醒。
白送人头给杀,八辈子都遇不上那么好的事。
了解到李云龙的思路,赵刚不得不说声佩服,打了半辈子仗,确实有点能耐,
他想的撤到二道防线,跟人家想的完全是两个概念。
他那个顶多是个被迫撤退,人那个是以守为攻,让敌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赵刚虚心的请教道:“那什么时候让三营的撤下来?”
李云龙沉吟着说:“立刻马上,通知三营长撤退,速度要快,慢了就等着挨炮轰吧!”
同时,他下令让阵地后方的九连十连,迅速的撤回到二道防线后。
九连派出一个排,接手二道防线,准备御敌。
事实证明,李云龙的决断非常正确。
三营长率领八连刚撤下来不到十分钟,间隔了一个多小时的日军,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炮弹如冰雹般砸在了阵地上,紧接着就是一如之前的勐烈进攻。
要是撤的再慢点被纠缠住了,怕是就撤不下来了。
赵刚颇感神奇,询问李云龙做出决断的原因。
李云龙酷酷的说:“没有别的,直觉,跟鬼子打交道多了产生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