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问道顺口给接了出来。
“对,对,老奴愚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是这天下再大,也都是我大商的土地,祥瑞无论出现在哪里,都是我大商的福报。”
“很好,跟下人们说一下,外出办事,若是遇到熟人打听此事,就多说说太子爷和姜家小娘岐山相遇引出凤遇凰的事,还有刚才那句话,也要说出来,别忘了给人家解释清楚意思。”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家仆带着一个宫人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原来是子受派人来传话,说是大王命他午后带着庸伯去王宫觐见大王。
来人是太子府的下人,与这里的奴仆们都很熟悉,李问道让老卫赏了他一块不大的精美贝币,那人差点就高兴哭了,千恩万谢的回去复命了。李问道这可是开了先例了,以往这些奴仆们只有干活的份,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那还会有奖励?也就帝乙、帝辛父子俩心地善良些,这些奴仆们日子才算好过些罢了。
在李问道看来,这些人虽是奴仆,但都是子受身边的人,结合这千年来的历史教训,以后他不但要继续跟子受保持良好的兄弟之情,子受身边的这些下人也必须尽量笼络好,免得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打发走了仆人们,月瞳去了书房,李问道要她写一封信给姜文焕。他自己则是到后院去找小坤了,也不知道这小家伙现在是在后院睡觉,还是跑到天上打秋风去了,不过现在有活让它干了。
殷商时候的天气比千年之后要凉快许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少,植被更加繁茂的原因,不过八月,午时的阳光已经不怎么晒人了。李问道和姜文焕带着三个东鲁的将官押着庸伯子康,随着一个宫人前往王宫的一个偏殿,在那里,帝乙和几个朝中重臣正在等着他们。
一行人还没到偏殿门口,子受就已经跑了过来,几人一番交头接耳后,子受就领着他们进了偏殿。
一进殿门,李问道就看见居中而坐的帝乙,六旬不到,国字脸,样貌威严,就是脸上的气色明显不太好,李问道神识一扫,就知道他已经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李问道心中略一叹惜,看来受受很快就要接手一个烂摊子了。帝乙身边分左右各坐着两个人,左边上首一人最好认,五旬左右,面相严肃,额头上多出一眼,不用说,这是太师闻仲,下首那人要年轻许多,不过三十多岁,应该是个文官。右边当首那人,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有些眼熟,李问道也不好意思盯着仔细看,就忽略过去。他身边一人,也很年轻,不过四十来岁,样貌清奇,同样的文人打扮,同样的不认识。
李问道眼光一扫而过后,不慌不忙地跪下行礼,“化外草民李问道参见吾王,祝吾王洪福齐天、万寿无疆。”马屁该拍还得拍,毕竟是大商国主,又是自己兄弟的父亲,李问道拍起马屁来没一点心里负担。
“你就是李问道,嗯,不错,到是个很懂礼数的好孩子,起来吧。”
第一印象很重要,帝乙看见李问道样貌端正,一副忠厚老实像,又破天招头一回听见有人这么祝福自己,心里非常高兴,尽管明知道自己支撑不了多久了,但是李问道的这几句吉祥话,听起来还是让他浑身舒坦。他这里用了“好孩子”这个词,显然是把李问道当作自己的子侄。
“草民谢吾王。”李问道起身后,又紧接着向着四位大臣每人都行了一礼,说了些恭敬的话,虽然除了样貌特征太过明显的闻仲闻太师,其他人都不认识,但是他知道,帝乙后期的几位殷商重臣都是贤良之材,庸庸碌碌之辈,帝乙根本就不会用他们。
让李问道想不到的是,就这一小会的功夫,那四位大臣对李问道的看法可是几回几落了。起先传言太子是被室外高人给互送回来的,大家先就对未曾谋面的李问道有了一份神秘感和好奇心。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