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主营中,点点灯火交相辉映,一道人影在营中踱来踱去。
“董刺史,稍安勿躁!今日之失利,我早有心有准备。”皇甫嵩道,初来冀州,这不过是试探性进攻,虽然有朝廷诏令,但他也不会傻傻的去送命。
何况还有眼前董卓的前车之鉴。
“咱如何能不急躁,朝廷缉拿咱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得亏了你没有将咱就地羁押,让咱多两天自在。”董卓说完,继续踱自己的步,又道,“若是这两日能破敌,保不准陛下高兴,又赦免了咱。”
董卓求生欲还是很强的。
“你我皆出自关西,来这关东讨贼,便属同僚,你快与我说说,破你营之重甲兵,是何人物?”皇甫嵩客气道,没将董卓羁押,是皇甫嵩知其耿直,断然不会跑路,更重要的是想从董卓身上问出一些黄巾的信息,这于战斗很关键。
一说到重甲兵,董卓停了下来,走到案旁边,对皇甫嵩道:“咱与你说,那重甲兵约数十人,各个身长八尺,壮实如牛,且其身着重甲,非你我所着之鳞甲,而是板甲。”
董卓走到一旁,从自己箭囊中抽出一支,“瞧瞧,我定制的百锻箭头,未能射穿其甲!”
“张宝有数十人,恐张角帐下,亦有不少,如此强敌,需营中精锐方能对付。”皇甫嵩沉声道,他想了想,突然想到一人,转而望向傅燮,“南容,有擎公子的消息吗?”
傅燮摇了摇头,“擎公子解繁阳之围后,便没有讯息了,不过听闻河间国程远志已败亡,不知道是否与公子有关。”
皇甫嵩若有所思,“若从时间上看,还真与擎公子相合,想来是擎公子奔袭河间,诛杀了程远志。”
“尔等所言之擎公子,是何人物?为何我从未听说?”董卓说道,又看向一直不说话的郭典,“郭太守,你可知其人?”
郭典默不作声。
“渤海王之子,刘擎,字君正,乃冀州人士,你竟不知?”皇甫嵩道。
郭典眼睛一亮,显然记起了,“你说的渤海王之子刘擎,乃区区商贾之徒,何足道哉,二位非冀州人士,为何皆知其名?”
皇甫嵩与傅燮对视一眼,齐齐瞧向郭典。“郭太守这些日在军中,没有听见传言吗?”
郭典眉头一皱,下曲阳一战,虽奋战到底亦难逃一败,憋屈难当,哪有心思打听什么传言。
“擎公子变卖家资,招募义勇,驰援颍川,你竟不知?”皇甫嵩二问郭典,将他问的一愣。
“世人皆知破波才乃我与公伟之功,其实不然,波才之败,全在擎公子之谋,且波才首级,亦是擎公子亲取。”皇甫嵩道。
“不仅如此,陈留彭脱,亦是公子亲斩,东郡卜巳,亦是公子亲斩!”傅燮补充道。
董卓与郭典面面相觑,他们哪里听过刘擎之名,倒是皇甫嵩朱儁之名,已随朝廷文书遍扬天下了。
“为何我等从未听说?”郭典反问。
“唉,仲颖身在并州,未听说情有可原,你这钜鹿太守……唉!”皇甫嵩叹道。
“莫怪郭太守,实乃擎公子过于谦让,将此些功劳尽数让与我等,若此次张角兄弟再为公子所斩,我等应力谏陛下。”
董卓一听,眼睛一亮。
郭典一听,满头问号,他们说的刘擎,到底是不是那个君正商号的刘擎?
突然,帐外传来一声通报:“将军,黄巾军送来战书!”
“战书?”董卓气呼呼的走过去,接过战书,递给皇甫嵩。“黄巾竟然下来战书,闻所未闻!”
皇甫嵩展开,朗声诵读:“皇甫义真,今见将军之锋芒,大为震撼,士无攀登之力,兵无冲锋之勇,将军营中无粮乎?”
皇甫嵩大拍案台,“张角欺我!”
而后接着读道:“将军既无力攻城,角实不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