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谁当为皇?(1 / 3)

古往今来,你想要找胆子最大的那群老百姓,一般都是在京城。

就拿现代来说,京城的出租车司机们能上谈到九大长老,下谈到美利坚睡神和懂王,顺便还关心一下世界百年局势。

民间政x局成员的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古代也一样。

因为接触官场的事情太多,谁家都有一个三大姑八大姨的小舅子的儿子的女婿的父亲的妹妹……这样的富贵亲戚。

所以一个个聊天的是必然会吹嘘,特别是在茶楼和酒楼里面。

有时候说得眉飞色舞,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了,还有人来送一壶茶、送一个菜的。

这不又是和现代一样么?

不过这些老百姓们讲的都是一些很肤浅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谣言,以及捕风捉影。

真正能接触到上面的重要东西的,一般都是在比较隐私的地方聊天畅谈。

比如说在这个“珍宝茶楼”的包厢里面的这群富商勋贵们。

包括了做盐生意的骊山男薛家贵、做家具生意的安勋男武弼誉、做皮草生意的平东男柯宵白和做布料买卖的广忠男翟彪。

这么四个勋贵出场频率挺高的,但他们确实是很有代表性,又是商人,又是勋贵,而且关系网还挺广的。

他们都是姻亲,做生意又互相照顾,所以自然说话就能随便些,尺度自然可以大一些。

凡是有点能耐却又没在权力中心的人,通常就喜欢谈论高层的事情。

这四位男爵也一样。

在生意场上他们基本上算是不错的了,但在政治上面却严重的落后,仅仅是最低的男爵。

勋贵是没有保底的。

所以在他们这一代之后,儿子们就成为了普通人了。

之前他们还有些担心,觉得没有了勋贵的圈子和皮之后,儿孙们做生意都不方便,或者两三代之后就会成为社会底层的穷人了。

这个和你能不能赚那么多钱没有关系。

再多的钱,只要是遇到了会败家的人,一样的一代就给你败光。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那些土老肥们,拼死拼活都要把儿女送进公务正式编制的原因。

只要有了国家旱涝保收的收入,那就有一个兜底的。

爵位其实就相当于是大康给予的兜底。

无论你爵位多低,你总是这个国家的贵族,每个月再少也要给你一些钱粮,至少够活着了。

比如他们现在这样便是如此。

大康制度,“男爵岁俸银三百六十两,禄米三百六十斛。”

相当于每个月给三十两白银、一千八百斤大米。

然后每年春节的时候,太后或者皇后便会再给相当于岁俸一倍的赏赐,意思是一个月六十两、三千六百斤粮食。

这些收入虽然只是相当于他们现在赚钱的很少一部分,但用来吃喝生活,却是足够了。

而且只要你活着,每年都会有,这典型的旱涝保收,永远不会让你饿死。

这便是最坏的情况都会有保证,符合为人父母的心态。

儿孙不争气怎么办?

至少得保证他们能活着吧!?

先前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再延续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爵位,因为这是太祖规定好的,必须要顺次降爵,任何人都不例外,包括帝国亲王。

但前年皇帝却因为朝廷实在缺钱,开恩颁布了一个“加恩令”,允许他们用钱去供奉,得到一个儿子能和自己爵位相差一级、子爵以下可以同等级别的恩赐。

他们是男爵,因此能买的就是男爵。

男爵的价格不便宜,是十五万两银子,但这几位男爵还是第一时间就去购买了,而且买的还不只一个。

论性价比肯定是划不来的,因为就凭着那微薄的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