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自笑了一番后,朱劲松又将目光投向了柯志明:“欧罗巴那边还有什么消息没?倘若没有的话,接下来就说说咱们大明自己的事儿。”
柯志明躬身拜道:“启奏陛下,欧罗巴那边儿……还是有一些事儿的。”
不待朱劲松发问,柯志明便直接说了下去:“海外有一大岛,荷兰人称之为新荷兰,英格兰人称之为新南威尔士,如今已有近万英格兰人迁往澳大利亚,旧港布政使司和兰芳布政使司那边也有许多商人前往澳大利亚。”
听到大岛这两个字,朱劲松顿时暗恨自个儿猪脑子,穿越过来这么长时间,居然忘了澳大利亚这么一块好地方了——孤悬海上的地理环境,一块大陆的面积,丰富的矿藏资源,不把这地方弄到大明手里,这简直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至于说近万的英格兰殖民者……大明兴许会多一些劳工?
只是转念一想,朱劲松又感觉有些蛋疼。
率先发现澳大利亚的西班人不值得考虑,荷兰人跟英格兰人也同样不用顾忌,大明随便从旧港布政使司或者兰芳布政使司那边调一些军队过去就能搞定。
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大明并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迁往澳大利亚,毕竟澳大利亚是一块大陆,迁移十万二十万百姓别说占领整个澳大利亚了,最大的可能是连个水花儿都溅不起来。
正当朱劲松琢磨着该怎么样才能把澳大利亚弄到手里的时候,柯志明却又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欧罗巴那边包括沙鹅、傻贼鹰、法兰西和英格兰乃至于西昆仑和奥斯曼等地都普遍出现了粮食减产的情况,目前欧罗巴那边儿粮价飞涨。”
朱劲松嗯了一声,问道:“粮价飞涨?减产的很厉害?咱们大明的粮食储备呢?”
被朱劲松这么一问,在场的曾诚和刘怀文等一众大老们顿时有一种想要吐槽却又不知从何吐起的纠结。
欧罗巴那边儿为什么会出现粮价飞涨的情况?不就是因为您老人家一个劲儿的收购粮食?
粮食减产?除了某些沙凋国家铲了粮食种福寿膏之外,最大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您老人家一直在挑动欧罗巴各国开片?
只是吐槽归吐槽,面对朱劲松的问题,刘怀文还是老老实实的躬身答道:“启奏陛下,咱们大明的粮价一直都很平稳,毕竟收购来的那些粮食都用做了储备粮,国库往年淘汰下来的粮食也都用在了饲料和酿酒等方面,并没有直接流入民间,不会影响到民间的粮价。”
“至于储备方面,陛下也可以放心——咱们大明目前储备下的粮食,足够全大明五万万百姓敞开肚皮吃上一年所需,倘若节省一些,再配合当年的秋收,便是支撑三年也不在话下。”
“只是……”
刘怀文吭吭哧哧的说道:“只是每年都要兴建大量的粮仓,花费的也实在太多了些。”
朱劲松顿时就被刘怀文给气笑了:“怎么着,兴建粮食还要朕的内帑支援你们国库不成?”
怼了刘怀文一句后,朱劲松又曲指敲了敲桌子:“咱们大明的粮价也该涨一涨了——据朕所知,现在大明百姓因为种粮食赚到的钱远不如做工赚到的钱多,以至于很多百姓已经打算放弃种地?”
这话说的其实就很不要脸了。
大明的粮价为什么一直没有上涨?
理论上来说,从朱劲松正式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开始,大明的粮价就应该稳步一涨,直到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后才会慢慢停下。
所谓的合理区间,就是百姓种粮食不仅仅能够满足一家人的温饱,更应该赚到钱,能够让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变好,起码不应该比工坊里做工的收入低才对。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明的粮价一直都没有上涨过,哪怕大明之外的粮价已经飞上了天,户部下属机构通过其他国家收购粮食的价格都已经远高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