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争夺话语权也是战争!(1 / 4)

埋葬大清 天煌贵胄 222 字 2022-05-25

朱劲松呵的冷笑一声,反问道:“倘若有人天天跟你说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这种屁话,你会不会认为这种屁话是正确的?”

“换言之,倘若天天有人在你耳边说一些钱聋老狗有功于中原堂口的屁话,你会不会也认为这种屁话是正确的?”

说到这里,朱劲松的脸色又不禁变得有些难看:“咱们这一代人倒还好一些,毕竟咱们是经历过大清统治的,都知道大清到底是个什么鸟样儿,也知道钱聋老狗到底都干了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

“可是下一代人呢?再下下一代人呢?”

“长此以往,可能就会有些没脑子的蠢货会相信这种屁话,他们会认为钱聋老狗有功于我中原堂口,他们会认为我大明的版图是他大清奠定的,他们就会认为大清的几个奴酋全是明君圣主,男的会以当奴才为傲,女子会以嫁给这些建夷为荣。”

朱三顺愣了愣,问道:“应该不会吧,毕竟咱们大明的教科书上可都写的明明白白的,但凡有那么点脑子的,应该也不会相信这种屁话,皇兄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朱劲松却摇了摇头,说道:“那你来告诉朕,这些小册子还有报纸之类的玩意是怎么回事儿?”

“不得不承认,咱们大明虽然普及了社学和县学,百姓们也大多都识了字,可是百姓们依然愿意相信报纸和书本上所说的东西。”

“更关键的是,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只会看那些自己愿意看的。”

“如果把钱聋老狗说成明君圣主对一部分人有好处,那这部分人就会愿意相信钱聋老狗是个明君圣主,正如他们愿意看那些花边小报而不是大明报纸一样。”

这不是朱劲松想的太多,而是没法子的事情。

比如说在九年教育都已经普及的情况下,但凡是认真上过历史课的应该都知道大清讲究的是八旗铁杆,螨汉不婚,但是人们依旧喜欢看这个传那个攻略,久而久之,大清的皇帝们自然就变得英明神武,大明的皇帝们自然也都是昏庸无道。

事实上呢?

事实上,大明皇帝当中的地板砖,堪称是中原历史上所有汉家天子之耻的英宗皇帝朱祁镇,也远比大清皇帝当中的天花板康雍乾的上限更高。

因为某些包衣阿哈们只要一提起大清就言必称康乾盛世(雍正表示还得有个雍),而只要一提起大明,这些阿哈们就会说朱祁镇如何如何,顺便再说崇祯年间的百姓是如何民不聊生。

至于说百姓活不下去的年间为什么会有了《农政全书》以及《泰西水法》、《天工开物》之类的农业书籍和科学书籍,那包衣阿哈是肯定不会提起来的。

甚至于,连造就了所谓糠钱剩世的甘薯,也跟他大清没什么关系——《甘薯疏序》是徐光启写的,甘薯这玩意早在万历初年就已经引进到大明开始种植,老徐也一直在琢磨着该怎么才能推广开甘薯的种植。

可惜的是,大明凉了,推广甘薯这种事儿居然成就了钱聋老狗的名声——所以,万历年间就已经引进开始种植的甘薯,为什么会成了钱聋老狗的功绩?钱聋老狗他爹还有他爷爷为什么没有推广?

答:钱聋老狗他爷爷忙着日射兔子三百只,钱聋老狗他爹成天忙着跟甄嬛、华妃等一众小娘皮们在后宫里哈皮,包括钱聋本人也一直在忙着下江南,推广甘薯是民间自发的行为,跟钱聋老狗还真就没什么关系。

当然,包衣阿哈们是肯定不会承认这一点的,不仅不会承认,甚至还得把大明的皇帝们都拖下去。

比如说,某些有学问的包衣阿哈们会拿着农业专家徐贞明来举例子——万历十二年,徐贞明终于在北京培育出了能够在北京种植的水稻,后来在永平府进行了试种了近四万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