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的各种问题(1 / 4)

埋葬大清 天煌贵胄 208 字 2022-05-13

造反是个特别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穿越者来说,只要熟读并且大概掌握了五卷屠龙秘术外加土法炼万物丛书,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赤脚医生手册以及某几本不太好找资源的书籍,造反都很容易。

因为以上书籍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拉起一支队伍,如何培养军队,如何发展工业,如何发展卫生医疗等等乱七八糟的内容,用在古代任何一个王朝都属于是降维打击。

但是,造反容易,打江山容易,却不代表着治天下也一样容易。

什么三权分立、文武制衡、公权私权皇权三者交叉稳固之类的理论说起来容易,真到了实行的时候往往就没有那么容易。

比如说,朱劲松刚刚要试着在加强一部分公权和私权的同时收拢一部分皇权,大明的官老爷们就给了朱劲松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事儿还要从废除宗权,加强户权的问题说起。

对于古代任何一个王朝来说,宗权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光皇帝们头疼,朝堂上那些大老们也都头疼。

然而比较操蛋的一点就在于,朝堂上的那些大老们往往是在当官的时候头疼宗权,一旦告老还乡了,他们自己也就成了宗权既得利益者。

正如那个谁说的,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但是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所以,宗权的问题就始终存在。

为了解决掉宗权的问题,朱劲松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强废宗法并且加强户权、加强个体私权的操作。

然而一番操作勐如虎,反馈回来的结果却很感人。

宗法确实是废掉了,毕竟是马上开国的皇帝,现在的大明还没有人敢跟朱劲松唱反调,但是在加强个体私权和户权的同意,民间开始对现行的大明律产生了疑问。

这事儿又要从江南某些被查封的小报说起。

因为朱劲松这些年一直都在玩了命的推广社学和扫盲,大明的识字率虽然依旧算不上是多高,但是随着识字的百姓越来越多,对于读物的需求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某些乱七八糟的小报自然也就应用而生。

在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这些乱七八糟的小报自然也就拥有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机会——在报纸上面指点江山那都算是轻的,胆子肥一些的甚至敢编造后宫的花边新闻,而且还编的有鼻子有眼像模像样。

对于这种乱七八糟的小报,各个地方的官府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抓人,封报。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朝廷能封掉一份小报两份小报,封掉十份八份的也没问题,但是是民间对于报纸或者说读物的需求就摆在那里,总是一个劲儿的靠封小报来解决问题也不是个长远的办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劲松就合计着与其不停的靠封停小报来解决问题,倒还不如学习某工信部和某文宣的作法,直接把报纸纳入到管控当中。

比如说允许民间开办报纸,但是谁开办的报纸谁负责,一旦上面出现了某些不合适的内容,官府会直接找到责任人。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报纸发行之前增加一个审核环节,哪怕只是大概的审核,从而保证不在大方向上出问题。

搞到这一步的时候,一切还都在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但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报纸这个玩意的作用在于什么?

在于引导舆论,在于监督朝廷的施政得失,朱劲松也从来没有说过不允许报纸上面点评朝廷的对错。

但是吧,直到了施行阶段,原本挺好的一个事儿就变成了坏事儿。

首先出问题的就是那些被允许开办的报纸——到了朱劲松手里的报纸,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