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相对于大清而言,又或者是相对于整个大明而言,兰芳国都只能算是屁大点儿的地方,说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小透明也毫不为过。
但是,兰芳国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敏感了。
世界第三大岛的婆罗洲,西边就是马六甲和永乐年间的旧港宣慰司,属于绝对的海上要冲,同时也是绝佳的海贸中转基地。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这种地方要是不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朱劲松这个穿越者估计都没脸去见那些同行。
当然,也许会有人觉得朱劲松在小题大做,因为兰苏国也是广东人建立起来的,天然的亲近中原堂口,册封为外藩跟直接设置州县统治也没什么区别。
但是,有这种想法的,只能说是图森图样破。
某坡亲近中原堂口了没有?
如果说某坡毕竟是海外,而且当时的情况跟现在大明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并没有参考价值,那么,这件事儿也可以参考中原堂口本土所发生过的历史。
在直接举例之前,请先思考一个问题:刘邦和朱重八为什么要开历史的倒车,舍弃州县州而用分封制?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什么事情都要透过表象去看本质——
刘邦得到的天下,六国残余的贵族死干净了没有?六国遗民还有没有想恢复故国的?
朱重八得到的天下,是经历过两宋和辽、金、蒙元的统治之后,内部南北对立情绪严重的天下,甚至还有元好问这种心向大元的读书人。
就是那个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元好问。
想明白了没有?
按照当时的环境来看,如果采用州县制度,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地方上官员就要先上报朝廷,朝廷要讨论过后再通知地方官府如何应对,这一来一回之间,黄花菜都特么凉透了。
所以,哪怕是明知道分封制这玩意确实不如州县制,刘邦和朱元璋也不得不采用分封制,因为藩王跟皇室有血亲,就算出了乱子,那也是肉烂在了锅里。
比如说大汉时期的藩王有楚、吴、燕、齐、韩、鲁等等,大明的藩王则有秦、晋、周、楚、齐、鲁、赵、代、辽、宁、谷、燕、韩、沈、安等等。
大汉时期的藩王封地,大多都是六国之地,大明的藩王封地,也大多都是两宋时期丢掉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丢掉了四百多年,差了整整十几代人——七十来年的时间,四代人左右,就有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十几代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真当刘邦和朱元璋手下的那些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文武大臣都是蠢蛋,看不到分封制的危害?
别搞笑了,真当人家史书留名的还没网上留言的聪明啊?
事实上,这些文武大臣们不仅看到了分封制的危害,也看到了分封制的好处——
藩王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自己的封地,为了自己的统治以及生活水平,他们要花本钱治理地方,这样儿不仅能快速收拢当地的人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朝廷的压力。
关键是能够快速应对地方上的问题和叛乱。
至于说刘野猪跟朱老四为什么要削藩……那是因为统治已经大致稳定了下来,藩王分封制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这就跟擦完了屁股的纸差不多,该扔就得扔。
至于不考虑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看看汉、明藩王的封地都是些什么地方,上来就指责刘邦和朱元璋开历史的倒车,这种人要么就是单纯的没脑子,要么就是居心不良。
比如说兰芳,兰芳那里的地盘上,就特别适合用分封制,而朱劲松之所以不用分封制的原因也很搞笑——朱劲松现在还没有儿子,两个兄弟又都有用处,一时半会儿的不可能把他们分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