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无论老毛奇多想快速解决掉南德,他现在也只能乖乖地通报军队,放缓行进速度。
然而他们的善意没有得到敌人的尊重,巴伐利亚很快发现了普鲁士在尽量避开民众,这无疑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
在普鲁士的凌厉刀锋下,慕尼黑政府已经不再在乎自己的手段有多下作,不仅陡然提高了民众协防的频率,甚至原本会疏散的民众也不再疏散。
这些方法瞒不过有心人,即使政府尽量隐瞒,还是有许多民众发现了政府在拿他们当人质。
不满正在积压,只不过大敌当前,民众们一时还没有兴起投敌的想法。
下达此命令的路德维希国王,夜里做梦都是被子民推上刑场的画面,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巴黎拍电报。
目前法国的实际统治者是摄政皇后欧仁妮,她对丈夫的进攻思路很支持,并把他们将在8月22号发起攻击的计划告知了路德维希二世。
欧仁妮的原意是让巴伐利亚军队佯攻配合,并且也有让对方不要再烦她的想法在里面。
初心是好的,可惜消息不知怎么就泄露了,普鲁士军队做好万全准备,以逸待劳,耐心等待法国军队撞过来。
进攻计划如期进行,法国军队越过了国境线,打响了普法之战的第一枪。
在萨尔布吕肯,法军和普军的前哨部队开始发生小规模冲突。
但法国仓促应战的弊端很快显现,没有一个明确作战计划的他们,完全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攻击。
不要说进攻了,他们甚至找不到敌人在哪里,反而屡屡受到普军的伏击。
在这些小规模的接触战中,不得不说,法国人做的很好,明明是补给和视野都处于劣势的一方,但他们总能用手中的夏赛波步枪给予漂亮的还击。
几番交手下来,普鲁士的损失甚至还要大一点。
然而不论交换比有多么出色,这些小规模的冲突对双方而言都是不痛不痒,对战略态势不能造成太大影响。
随着法国逐渐深入德意志国境,聚集到前线的普鲁士军队也越来越多,反观法国这边,军队数量达到26万以后便不再增加。
法国在北非、法属印度支那、以及其他海外领地还有超过20万的军队,但他们要维系庞大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并无能力支援普法战场。
法国就像个失去一只手的巨人,只能依靠本土军队和同样强壮的普鲁士互殴。
拿三尚未意识到危险所在,他对法国军队的表现很满意,近日来的冲突印证了他“义务兵都是土鸡瓦狗”的论调。
他此时正催促着法军继续往前,既然普军畏惧自己,那就不管他们,直接拿下法兰克福。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8月28号,此时普鲁士的兵力已经膨胀到了40万人,受当前的局势影响,他们的动员力度比历史上更大,失去了南德,却动员了更多的士兵。
而在南德境内,普鲁士也维持着12万人的庞大部队,还有刚刚征召的1万多人的巴伐利亚仆从军从旁协助。
可以说,普鲁士在两条战线上都保证了自己的绝对优势。
反攻的时机已至,海德堡之战立刻爆发。
连日来的低烈度作战已经让法军放松了警惕,面对潮水般的敌人,慌乱之下,隐隐有了溃退的趋势。
法国士兵是优秀的射手,但不是优秀的士兵,职业兵过久的服役年限把曾经的法兰西青年都给培养成了老兵油子,他们不敢和普军进行残酷的近距离、大兵团作战。
反观对面,即使在国际道义上看来普鲁士是进攻方,但普军基本都接受过义务教育,打心里认为统一战争是世界上最正义的战争,法国才是那个可恶的入侵者,士气无比高昂。
除此之外,克虏伯钢炮的性能也远超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