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八章 蹊跷(2 / 3)

大魏春 眀志 192 字 2022-08-01

两位汗王渐失军心,更失民心。又恰逢数十年不遇的天灾,各部牧民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已到了不抢就活不下去的程度……眼看内乱将起,大祸临头,这二位不得不调转矛头,化内乱为外战……”

去岁冬时,李承志就讲过一遍,如崔光、魏子建皆知就里。不过当时李承志信誓旦旦,他们却不以为然,只以为是“可能”。如今却成现实,所以才惊叹不已。

这次李承志由因到果,讲了个清楚。他们更是恍然大悟:胡族不似中原汉族,二者有迥然不同的区别。

如元魏,大部分的军、政两权都在皇帝和朝廷手中。如征兵、征粮,皇帝但凡下旨,若无天大的理由,州牧、郡守必然遵从。

但胡族却不同,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特性,无论吐谷浑还是柔然,皆是部落制,类似于周朝时的诸候分封,平时皆为部落自治,战时才会征召。

所有一切,皆为兵卒自备,包括兵员、战马、刀弓、兵甲,更甚至是充为口粮的牛羊。所以但凡胡兵外征,皆有牛羊随军。

好处是部兵自给自足,王庭只需负担本族兵马所需。坏处是战时才听宣调,平时各自为政。

便如杜仑部,说犯六镇就犯六镇。

而更为关键的是,各部兴师动众,劳命伤财,可不是为汗王来做贡献的。

报酬自然是抢自汉族的丁口,粮食,兵甲。

可惜天不遂人愿,两胡连年数次大战,莫说抢到便宜,亏的都快要光腚了。

各部族可不管是敌人太强大还是如何,只管向当初承诺好处如何如何多的汗王讨说法。

若是以往,汗王家大业大,咬咬牙割点肉,当能安抚住各部。但这打一场就败一场,每战皆为主力的王部损失更大。

更致命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竟遇到了数十年不遇的大灾?

再不想办法,这汗王怕是当到头了。

说恶毒些,能不能抢到粮,抢到粮且不论,至少要把不怎么安定,更或是大部族的实力狠狠的消耗掉一部分。

当然,也可以视做吐谷浑和柔然报仇心切。

好不容易招齐了兵,都还没走到地头就一溃而散,到手的报酬都还没捂热就被抢了个精光,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

再者毕竟胡族不似汉王朝,十万二十万的精骑不是说组织就能组织的起来的。不能因为败了一场就就地解散,无论如何也要回回本。

几相一结合,崔光,魏子建皆认为打不起来的仗,偏偏就打了起来……

好在李承志见机的快,冬天第一场大雪下过之后,就令皇甫让即刻回防,东起武都镇,西至山丹马场,凡城、关、郡、县均设驻兵,并配火器。

又在武威、张掖、鄯善三地各备骑兵两营,皆配飞雷。

如此,只怕吐谷浑不来,但凡敢越过祁连山半步,保准让其有来无回。

而如柔然,王庭之南便是敦煌镇,不敢像李松大发神威,能如皇甫让一般以少胜多,大胜特胜,但至少能将柔然牵制一段时间。

也不需多,等李丰回撤,挥军向西,柔然就是腹背受敌之局。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

倒祸不单行的事情,终于让李承志也遇到了一回:朝廷反攻了……

冬月初,李承志命皇甫让与李丰协商,令李丰从高平撤兵,先予陇西会师。而后再调三到四万战兵回防西海。

只以为一帆风顺,定无波折。却不想之前望风而逃,一日三退的邢峦竟突然雄起了?

李丰退一百里,他便进一百里,就如千里送妻不依不舍一般,步步紧逼,得势不饶人。

邢峦自然没这么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