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功成之日,能留其一脉香火,都是李承志大慈大悲。
但谁想高文君竟诞下长子,李承志更是以“元”为名,可见重望?
是以魏子建难免会多想:有朝一日,高氏难保不会复起。
张京墨虽只是妾,但李承志依旧宠爱有加,并未厚此薄彼,而这只是其次。
最令魏子建心忧的是:如今张氏举族投附,族中子弟皆为李承志心腹,已隐有与李氏相衡之势。更有甚者,张敬之精明强干,博学多识,如今更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原本乱作麻团的民务已被他捋的井井有条。隐约已为李承志第一臂助。
是以魏子建早已心急如焚,恨不得即刻出山,助李承志一臂之力。更是多次权衡,是否手书密信,让李承志派细作入京,召魏氏子弟来西海效力。
但与关中门阀相对松散不同,山东(崤山以东)士族素来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魏子建鼓脑争斗,光明正大的投附李承志,便是日后得偿所愿,也必会遭人诟病,沦为世家笑柄。说不得哪一日就会落个如高肇一般的下场。
是以就算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魏子建也只能强行忍耐。
而如今崔光终于按捺不住,欲为儿孙、族人留一条后路,自然使魏子建欣喜若狂。
崔光可不像他,只能代表魏氏,而是早已为山东世家之中流砥柱,定海神针。
这等人物旗帜鲜明的投附李承志,对朝廷而言绝不只是叛了一个首辅,一个中书丞那么简单。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力堪称天崩海啸,地动山摇。
魏子建抛头露面,自然就成了顺理成章……
这位外舅的心思,李承志大致能猜到一些。不过他并不在意,反倒乐见其成。
当然,只限于魏子建曾为刺史,当为干吏,而非其外戚的身份,并世家子弟的出身……
如今的西海,李氏已然一家独大,但这绝非幸事。若任由滚雪球一般的发展下去,说不得哪日就会上演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的狗血戏码。
是以与其反目成仇,倒不如早做安排,尽量平衡。
而李承志最看重的,其实是皇甫让这种已沦为庶族,但个人能力极其突出的人才。
是以对张氏大力扶持,只是出于无人可用的无奈之举。对崔光求贤若渴,只是因他本就为能臣,且文名举世皆知、桃李满天下之故,而非其世家领袖的身份。
当然,如今为时尚早,若过早暴露意图,李承志必会众叛亲离,更可能成为举世之敌,所以暂时也就在心中盘算盘算……
暗暗思忖,李承志将魏子建送出别院,而后清退左右,渐渐陷入沉思。
罢战是自然要罢战的,但何时罢,如何罢,这里面却大有讲究。
首先要给元魏使足压力,做出一副我马上就要打过黄河,打过陇山的架势。使其不战自乱,方寸尽失,如此才能渐渐将其逼垮。
其次要为下次出兵留好退路。
若兵进陇山,就有直指关中之嫌,十有八九会逼的元魏狗急跳墙,鱼死网破。
但陇山以西,黄河以东的陇西之地,倒是可以图谋一二。
不过肯定要不断试探,才能知道元魏底线在哪里,最起码要掌握好中间的度:即能使朝廷方寸大乱,还不至于与西海玉石俱焚。
若是还不行,至少也要占据天水郡。
一是以免元魏故伎重演,向南梁借兵。但只要陈兵秦州腹地,就可使南梁投鼠忌器,不敢从秦岭六道出兵。自然也就免了李承志腹背受敌之忧。
二则是,只要扼守天水,便等于将两郡之间的渭水握在了手中。
三国之名将张郃既然能由洛阳突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