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记得前世的飞机长啥样,但其具体的尺寸可不清楚,这需要林常铸带人不停地摸索。
好在这个过程繁而不难,无它,一次次地试验,积累经验罢了。
相对于林常铸,林念文负责的动力铭纹就难了。
这是各大世家的不传之秘,在外是绝对买不到的,谁会把吃饭的碗拿去卖了呢。
这一点,没有别的,林氏必须一步步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取不来巧。
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对一般世家而言,没有几十上百年的积累,很难出成果。
因为这不仅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还是个从有到精的过程。
尤其是后者,令许多后来者望而却步!
基础的动力铭纹,在一些拍卖会上,还是能买到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从无到有没有那么难。
林氏的青钢舰船上的动力铭纹就是这么来的。
但它很笨重,效率也低,且不说成本,这个级别的动力铭纹,是无法用在飞舟上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族的阵法师,持续地研究,不断地对动力铭纹进行改进,更新迭代,直至能支撑起一艘飞舟。
如此一来,可不就得持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投入吗。
林氏之所以这么快就能出成果,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林氏拥有林念文这种罕见的天才,而且他掌握了道文,这是铭纹的本源。
在这种情况下,林氏动力铭纹的更新迭代速度,远超寻常世家。
第二个原因,则是林氏对动力铭纹的要求相对较低。
以飞舟载人数指代动力水平。
青钢舰船,只需要单人级飞舟动力铭纹。
因为舰船体量较大,可以多安置些动力铭纹,就能达到理想的速度。
所以林氏研制青钢舰船时,动力铭纹没有造成多大困扰。
但单人级的动力铭纹是不能用在飞舟上的,市面上没有哪个飞舟是单人的。
最低也得是三人级动力的飞舟。
经过多年的专研,林氏的动力铭纹,已经达到了这个级别。
这是传统的划分,在加入空气动力学后,林氏的三人级动力铭纹,驱动飞舟的载人数能达到十人。
这是林氏目前的极限了,要进一步提高飞舟载人数,就得进一步提高动力铭纹质量。
这东西是不能简单地用数量代替的,毕竟不是舰船。
林常铸不厌其烦地为众人介绍着这些年的研究成果,说着,一行人朝飞舟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