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隆庆的为政之道(1 / 3)

大阁老 离之渊 3051 字 2021-04-30

夜幕已降。

紫禁城的漏刻已是指到了戌时。

乾清宫内,御座之下仙鹤香炉的鹤嘴上吐着青烟。

侍候太监走来往香炉里添了檀香。

坐在御座上的隆庆皇帝正随意地翻看着明日初一常朝的奏折副本。

常朝,乃是大明朝的朝会之一,分为朔望朝和日朝,其中朔望朝顾名思义,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举行,日朝则是每日皇帝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分为早朝和午朝。另还有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时举行,为礼节性的朝会。

国朝初年,无论大事小事,都必须交给皇帝决断。每次早朝,从六部大佬到九品小官,乃至不入流的杂吏,都必须跑来参加早朝。连皇城侍卫抓住盗贼,都要拖到皇帝面前,交给朱元璋亲自发落。

但在三杨当政时定下规矩,每次早朝只言八件事,且要奏事的大臣必须在前一日将副本送至内阁,内阁票拟后再送至御前披阅发落。

这样的制度下,导致早朝越来越无聊,只是虚具形式而已。所以天子的前任嘉靖帝自大礼议后,就开始‘消极怠工’,不去参加早朝,以至避居西苑几十年不上朝。

嘉靖帝不去参加早朝,但不等于不办事。权力一直抓在手中。

但这对于臣子而言,就是不满,果断的必须骂一骂,于是嘉靖帝就背上了一个荒政的名声。

至于当今的隆庆天子,在登基头一年里,还会吸取父亲的教训,上朝还算勤勉。而到了第二年,就如石星那那封奏疏所说,‘入春以来,天颜渐癯,视朝渐稀,章奏频搁,淫游屡肆’,日朝也基本是不参加的,朔望朝也就每月初一参加,十五的也不参加。

隆庆帝此时就是在朔望朝前一晚上批阅奏章,做好早朝的准备,而皇太子朱翊钧则在一旁陪着父亲。对于朱翊钧这个聪明伶俐的儿子,隆庆帝是极为看重的,所以就算他时常流连与床笫中事,也会特意留出时间与儿子相处。

放在上面的题本,说的都是宗室中的一些事情,除了一些宗室郡王册封王妃外,主要就是巡按御史郜光先弹劾辽王朱宪?十三大罪。

宗室之事,自然需要他这个皇帝亲自处理。

去年,隆庆帝登基不久,裕邸旧臣张居正就被超擢为内阁大学士,不久之后,湖广巡按御史陈省、礼科给事中张卤先后弹劾朱宪?‘酷纵,或信符水……’等不法之事,当时隆庆帝立即下旨将这位父亲的道友的真人名号、金印剥去,另外禄米也减了三分之一,也算是小有惩戒了。

这次辽王朱宪?同志被弹劾的罪状可就不像第一次被弹劾那样简略了,而是满满当当一大堆黑材料,比如‘淫乱从姑,及叔祖等妾,妇女’、‘殴死仪宾,禁锢县君,勒诈宗人,戕杀官校,收人之妻,攘人之产,掘人之冢,燔人之尸’、‘用炮烙割剥等非刑,剜人目、炙人面、煇人耳’等等,不计其数,触目惊心。

隆庆细细看了一遍劾疏,既怒又惊,他性子宽和,简直难以想象会有朱宪?这么暴虐的人,当下就欲批示令御史按问。

不过辽王终究还是皇室亲王,隆庆想了想,提笔批道着刑部右侍郎洪朝选赴湖广核实,核实之后,再行处置。

下面又是几封奏事奏疏,隆庆看了下,发现这几封奏疏都是《弹劾翰林院修撰张敬修疏》。

隆庆笑了笑,似在意料之中。他翻开这几封奏疏,里面果然都是弹劾张敬修曲解太祖圣谕之事,言张敬修不敬太祖,不应再为太子蒙师,并请他这个皇帝下旨申饬。

“钧儿,这些奏疏都是弹劾你张先生的。”隆庆拿着四五封奏疏挥了挥,笑着对坐在一边的朱翊钧道。

朱翊钧一听张敬修被弹劾,立即打起精神问道“是因为张先生解释太祖圣谕的事吗?”

隆庆笑道“你也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