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夜过去,只见天上已是艳阳高照,战争的阴霾已消失不见。
此时许济等人正在曹操帅帐,商议袁绍退兵之后,重返许昌之事。
之前许昌暴乱,却因同袁绍交战,此事曹操之前一直未议,如今袁绍大败,曹操开始同众人商议起此事来。
“虽然董承、刘艾二人已死,但这背后若是没有天子在后使坏,操却是不信,诸君,操该如何去对这天子啊?”明明许昌的叛乱已平,但曹操此时的心态却是十分矛盾。
其实早年曹操对汉室的忠心天日可鉴,当初,讨伐董卓时,表现得最义无反顾的就是曹操。
在诸路反董大军中,曹操势力最弱,只能挂在张邈旗下,几千兵马还是他变卖家产,募集的私兵。
当所有诸侯左顾右盼,谁也不愿意自家兵力受损时,曹操第一个挺身而出。
结果发打光了家底,他又再次回家募兵,二上前线。
而此时曹操已对诸路兵马的私心失望透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
在剿灭黄巾军时,曹操依然是最积极的战士,他曾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世后,墓碑上刻着汉故将军曹操之墓,至少那时候曹操还是汉室忠臣。
但曹操的“野心”也不是一天撑大,其中许济也是“幕后黑手”之一。
在许济同曹操言大汉必亡时,曹操那时候的心态便已开始转变。
随着曹操势力越发膨胀,曹操的野心也开始渐渐变大,虽然与天子刘协矛盾重重,但可以说,曹操一生对不起的人确实太多,却唯独不包括汉献帝刘协。
观刘协生平,临事怯懦,全无担当,比之尚肯血性一搏的曹髦且还相差甚远。
历史上多少人对其的泛滥同情,仅仅是冲着“汉朝末帝”这个身份去而去,当真以为刘协是什么天命所归、光凭一个天子名头,就能让天下群雄臣服,拱手让出权柄,否则就是不忠反贼。
万邦有罪皆在朕躬,以刘协在位期间那种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四夷进犯,十室九空、到处人相食的惨景,若是实权皇帝任上,每天一道罪己诏都不够赔的。
想想雄才大略功冠青史如汉武帝,晚年一样要下诏痛陈“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这便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而正因刘协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所以历史上才从没人因汉末乱世造成的子民死难责怪于他。
而权力从来和就是和责任绑在一起,既然刘协完全不用承担皇帝的责任,那又有什么资格享受皇帝应有的权力和尊严。
不能奉宗庙统帅万民,令百姓安居者,何为天子,这就是无情的秦汉法则。
可以说刘协其人若无曹操,不是路边倒毙的尸体,便是乱世诸侯手中的玩物,最后居然竟能享天年、终考命,衣食无忧,早已是侥天之幸,还有什么不足。
而且“野心”的界限是无限的,曹操有野心,刘协一样有。
虽然曹操之后授封魏公、魏王的诸多作为,是为其子铺路,那是因为曹操知道,若是不再进一步,作为权臣,唯有家破人亡一途。
但刘协却是不同,曹操从李傕、郭汜手中将刘协救走,解其于水火之中,不但让其衣食丰裕,更给他重新于许昌搭建了一个朝廷的框架,之前对其完全漠视的各路诸侯也陆续上贡,名义臣从,让刘协重新捡回一点天子的威严。
只是就在曹操与强敌袁绍决战的生死攸关之际,才刚吃了几个月饱饭的刘协却勾结皇叔刘艾,外戚董承,亲信种辑等人,迫不及待于后方作乱,欲要夺权。
刘协此举,不止是天性凉薄,而且根本不具备对局势基本的判断力。
无视了之前暗杀董卓反被李傕郭汜等人挟制的前车之鉴,也从没想过大事若成,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