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誉瞧着纪蜜和季暮相视默契,无间隙的配合,将他们周围的氛围升级成高深莫测,是他比及不到的高度。
他们强强联手,侦破神,可好歹别忘了他好吗。
怎么说也该是铁三角,所以唐誉不甘示弱,强调着说“你们就不想想有没有也许就是管利安自己要杀人这个可能?”
而唐誉获得的是,两份白眼,双重打击。
欲哭无泪也没办法,是他忘记了对方两人已经合二为一,一个对两个,就是自取其辱。
唐誉说的可能,纪蜜也分析过。
可无论如何假设,得出的结论都是管利安不可能是出自自己的主观意识要去杀人。
他什么要杀受害人?
抱着反正他们做了这种事,没有好结果,所以干脆把人杀死,死无对证的想法杀人?
如此的话,管利安何须多此一举。
要知道受害人是在他强暴的时候出事,且先不管受害人只是晕死了过去。
那时在场小团体所有成员全部逃跑,都当受害人已经死了,而且是死在管利安身下。
因为推卸责任的心理作祟,到时候警察找上门,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小团体其他成员一定会淡化自己的暴力侵犯行为。
而夸大管利安的恶行,还会把主要致死原因推在管利安身上。
谁让事情就好巧不巧在他强暴女同学的时候,女同学出状况了。
这就像一扇门,很多人来来往往拧门上的手把,经年累月,手把一点点在变坏,终于在有一天被其中一个人扭动时,门手把掰断了。
这个责任,前面几个拧手把的会承认手把坏了也有他们的原因在。
但比起怪自己一定是怪最后用的那个人多一点,他们用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呢,怎么到你手里就不对了?
所以手把坏了你就自己担着吧,谁让你倒霉撞在了枪口上。
然后庆幸,好在不是毁在我手里。
这起校园欺凌案同样可以如此解释,逃跑的学生只会口径一致,都指认管利安是凶手。
因此这时,反而是管利安最希望看到受害人能活过来。
受害人只要活了,他的罪名就跟其他学生一样,而不会罪加一等,揽上杀人犯的大罪。
说是管利安会回去杀人,还不如说前面逃跑的几个更有动机返回仓库杀人。
学生中,有人不放心,回到仓库,现受害人还有气息。
这人聪明,想到了强暴罪跟杀人罪比,杀人罪更加严重。
受害人活着,那是大家一起同罪论处,但如果出了命案,也许警察的重心就放在了调查杀人犯上。
而减轻他们其他几人的强奸罪,抱着自私保全自己的心态,就会起杀了受害人嫁祸给管利安,坐实他杀人罪的心思。
人的思想是复杂的,这样的猜测虽然荒谬,可也能成立为一种杀人动机。
所以,无论如何,管利安主动要杀人,那是不可能的事。
受害人还活着,他才能不死。
在否定管利安会杀人,想到的刚才那种可能,纪蜜忽然脑海中白光闪过。
她不想把那些学生想象得太坏,可要是,那些学生是以纪蜜刚才的思维思考的。
那么会不会真的是那些之前逃跑的学生为了让管利安一个人抗罪,而逼迫了管利安做出杀人的举动?仅仅是为了减轻其他人的罪名,给管利安安上重罪,这想法作为动机,去而又返的学生们就拦住了管利安,不让他出仓库,让他进去确认受害人是不是真死了。
他们必须让受害人死掉,所有得再三确认。
小团体其他人众多,而管利安单身一人,以一敌众,对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