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二章 船队回航(1 / 2)

凤舞隋末 隔壁老黄哥 3966 字 2020-08-21

相比较起来,对于黎阳城下即将展开的会战,黄小刚倒认为不把科举的事情捋顺了,问题才会更大。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选才任贤、在科举事,这才是一个政权的根本所在。

至于说黎阳的战事,就算黄小刚不相信黄娜的能力,也至少会无条件的相信他刚刚输送过去的各类军火,有了这批军火甚至什么都不用干,直接拿来当烟花放都能活活堆死那二十多万人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也就说黄小刚把事情说清楚后,四老对于未来的出版业规划和各项任务都是欣然接受和表示全力支持,并很快通过各自的渠道把消息给放了出去。

然后堵在报社外面和聚集在高密城中的各路士人,在得到了消息后也都纷纷偃旗息鼓,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其实说白了,各地士人赶过来也是不诚心来闹事的,一开始在东华时报上看到刊登的童生试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对题目的难度和内容表示嗤之以鼻,可随着秀才、举人和进士的试题陆续刊登之后,这帮人除了目瞪狗呆和傻眼之外也急了。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化界的人最喜欢拿来攀比的就是阅读量,毕生所愿不外两个成就,一个是“博览群书”、一个是“博古通今”,可随着试题瞪出以后,超过九成的人便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在这份试卷面前完全是渣渣呀!

然后,情绪的演变也就先从自卑再到疑惑,跟着再往愤怒发展,认为拿出这样的试题是故意为难天下人,出题者你博览群书了不起啊?你博古通今很牛逼呀?

你拿出这样的试题就是要看全天下的士人笑话么?

不过,随着四老发消息放出,透露了有关出版业还有三大书社的计划,以及将来科举考试的试题内容将会以皇家出版社发行的考试资料和书籍为准之后,带头闹腾的群体立即偃旗息鼓。

对于他们来说,试题太难是因为出题的书他们都没读过,只要给他们机会把书给读了,谁还会怕考试啊?

而且四老送出的消息还很叫人振奋,因为如今《东华时报》的书库里存着的不但有高密、历城世家献上的各类书册,还有自清河崔氏抄家得来的十数万册各类书籍,如果说以后真的将这些书籍全都出版发现出来给天下士人使用,这等好事可就比考科举还要牛叉万倍了!

为什么说南北朝时代的孝廉制度越搞越烂,为什么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还不是因为这些世家、豪族搞知识垄断,把书籍全都藏在自家书库,只有自己人才有资格外人轻易不可得窥。

不过,搞出版发行这事没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倒也很难见成效,所以这事倒也不是眼下的重中之重,而眼下十月初一刊除的《东华时报》已经是把最后的进士卷刊登完毕,那么十一月初一又该在报上刊什么好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须得知道,为了让报纸发行的初期能够满足各地的需求,东华时报社可是一口气招募了二百多个抄书先生,而在每期报纸里面附带试卷不但工作量巨大,报酬也是相当的丰厚,这要是往后没了内容,岂不是让抄书先生们失业了?

而且,抄书先生虽然是职业,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他们的操持的行业是比工匠更为高级一些的职业,所以如果想要把他们给转职成为印刷工人或者什么跟印务相关的职业,这明显就会得罪人了

想来想去,黄小刚很快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命人先做了一个内部筛查,根据年龄、健康、学识、文笔、口才等方面给所有的抄书先生打了个评分,然后从中筛选出综合评分不错的一百多人,先给他们每人涨了两级工资,然后再每人发一个小本本和一盒华夏商行出品的新式木工铅笔,并且还给他们每人印了一个名片和一个记者铭牌,就把他们给放出去了。

余下的人一部分转编辑、一部分转校对、一部分转文案,还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