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怨恨(1 / 2)

南明大唐王 戍边铭东 2247 字 2021-07-11

听了李定国这个方案,所有人都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与朱聿鐭所想的一样,这个方案不是说他们做不出来,而是没有人敢于这么直接的提出来,毕竟这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并不是说你出发点是好的就能说的出来。

他们这些嫡系的人都不敢提,偏偏一个外系的武将却是主动提了出来,这也分外让他们觉得李定国委实是胆大包天,或者也可以说是完全不知死活。

但转念一想,却也是能够明白的过来,李定国这些人大概率会建国海外,这就能够解释的过去了,毕竟日后不在老大下面混饭吃,忌讳也会少一些。

当然,他们这些在朱聿鐭手底下混饭吃的,或者说还没有达到这个级别的,顾忌自然就会多一些,也就更加‘忠心’一些,这样的提议他们是不会赞同的,至少不会公开赞同。

但是朱聿鐭这次问的不是赞不赞同,而是这计划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一番不断刨除有关于政治因素影响的讨论后,这个计划也被顺利的通过。

这个计划通过,也就意味着明军的部署要进行一番大的改动,同时这个计划利益最受损的自然是吴三桂军。

因此,众人在讨论之后,对于吴三桂反叛的可能性,所有人都觉得危险性已经变得极高,必须防这个三姓家奴一手。

对于这般算计吴三桂,李定国是举双手造成,闯营想必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参谋长尚恒睿对吴三桂无感,既然老大想坑吴三桂,他就没有任何意见。

唯一还算有些职业道德的,或者像个有底线的军人,也许就只有曾国维了,在心底他是对这种坑队友的行为是不赞成的,尤其是这种在战场上坑队友的行径,是十分不耻的。

不过这个对象是吴三桂麾下的辽军时,曾国维就觉得没有太大的负罪感了,毕竟自从鞑清崛起于辽东开始,辽军都已经不知道坑了多少大明的队友,这次被人坑回去,他觉得完全合情合理。

吴三桂这次出关的军队,只有三万出头,在强军云集的辽东战场,就算他反了,众人也都不怕他能够翻出多大的浪花。

毕竟其麾下大部分的军队都是入关以后,在陕西、山西招募而来的,朱聿鐭有理由有借口,将这些人全部扣下,让他们在自己故乡守边,而不用劳师以远。

这个政策也得到了这些军队的响应,这也是吴三桂一路怨气冲天,行动缓慢的一个理由。

吴三桂的怨气再重,朱聿鐭也根本不想鸟他,他本部也就出去五万多,吴三桂想要全军北进,朱聿鐭肯定不会乐意掏出这多出来的额外钱粮军饷,拿这些钱多造几门火炮出来,它不香吗?

在朱聿鐭算计吴三桂之时,吴三桂本部已经冒着连绵数天的雨水,再次行至永平府境内,看着这十分熟悉的道路,吴军上下都有些感慨万千。

当然,这感慨大多都是负面的。

崇祯十七年,吴军在此反复叛降李自成三次,先后两次诈降,并且突然回师袭破唐通、白广恩以及同来的顺军,最后再冲冠一怒为红颜,彻底打出反旗,与远道而来的李自成大战于山海关。

可笑李自成还妄想在山海关以北,同时完成击破吴三桂与阻隔清军的壮举,最后却是在清军与吴三桂的两面夹击之下,精锐几乎被一扫而空。

自从被迫交出山海关,吴军上下就没有想过有一天,竟然还能回到山海关。

他们的目标早已经转变了过来,因为满清答应过给吴三桂建立藩国,在他们看来,无论在哪里立藩国,都要比苦守这危机四伏的山海关要舒服的多。

但是命运弄人,满清答应的藩国眼看越来越近,但是大明突然死灰复燃,而且几年时间内便即重新席卷全国,眼看就要到手的藩国,最后却变成了镜花水月。

这种万丈悬崖一脚踏空的感觉,委实不是人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