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茶文化(3 / 3)

天汉之国 安化军 3879 字 2021-05-01

,很多是从日本等国学来,弄出一套礼仪,告诉别人这是传统文化。

王宵猎记得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乡贤治国。不知什么时候,全国就有专家在鼓吹,就有地方在努力推动。而且有一个名头,这是中国传统。

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有一个很出名的方向,就是中国历史上皇权不下县,乡下乡绅治国。事实上真是如此?和平年代,中国绝大多数时间,绝大多数地方,哪里是如此?作为大一统国家,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什么时候轮到乡绅说了算了?乡绅只是在官府不方便治理的时候,或者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说了算,作为官府的补充。

看了地方政府对乡贤治国的推动,一个直观的印象。这哪里是中国传统,更加确切地说,应该是学习的以美国为代表的乡贤传统。这样一件事情,经过中国历史是乡绅治国,乡贤是传统,再加上一些学者或明白或装明白的鼓吹,突然间就完全变了一种面目。

当然,乡贤治国最终也没有真正推动起来。但对失败的原因,总结的是中国传统已经不适合于当前的时代了,不能泥古,诸如此类。却没有人真正去说,那本来就不是中国的传统。与此类似,有大量的这种传统文化,都是一些流学于外的人,或蒙骗或半知半解,从外国学来的。然后再有一群鼓吹者,在一边摇头晃耳,找着历史依据,说着中国文化的灿烂。

首先要明白,这些传统,这些文化,大部分都是因为地理的局限,技术的不足,政治的限制,宗教信仰影响,这样那样的原因,才形成了习惯。这代表了历史,代表了人民的向往或者无奈。后人应该明白古人为什么形成这些习惯,用与不用,则根据自己需要与否来决定。

这也是文化,那也是文化,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改,主张这样的文人就酸腐了。文化应该是在发展中,人民自然而然产生的。最后经过文人的升华,获得广大人民认可。

歌言志,诗歌最早也是劳动人民自然而然的咏唱。最后经过文人的不断发展,最后才成熟。等到失去了生命力,自然有词、杂剧等出现。

文人应该深深扎根于人民,知道人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他们的无奈和向往,才能保持生命力。如果只是埋头于故纸堆中,或转头向外,就失去了生命力,就酸腐了。

从这个意义上,文化就不该是传统的。而是应该从传统中吸取养分,表现自己的时代,才能生机勃勃。传统的文化,本该就存在于历史中。

至于另外一种,在外国看了些西洋景。回到自己国家,说你这也落后,那也不行,什么没有集体精神,什么酱缸文化,什么不团结,就与文人不沾边了。

王宵猎明白,现在炒的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自己坚持,只要自己发展起来,炒的青茶最终会流行。而且会有人总结出理论,自然就有新的茶文化出来。自己再发展一些发酵茶,同样会有人来说发酵茶的好处。自然而然,根本不必担心。

文化这个词,本来应该是非常庄重的,代表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面貌。只是在前世,中国的文化面对西方,实在太过弱小,很多时候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