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左右,北城戚里。
戚里自夜禁以来就没开禁,都亭亭长披挂两裆铠,腰挎环首刀,提着一杆提戟就凛凛然伫立在里门前。
各个都亭的亭长彼此可以从街道路口相互望见,整个城内各都亭,此刻呈现网格化管理状态,每一个都亭,就是一个网格。
玄武门上,赵云乘马抵达城楼上,一跃下马就俯观城南、城北各都亭的守禁状态,见董允、费祎宅院四周并无人员异常聚集现象,自然也就没有武装集结的迹象。
没有暴力拒捕的迹象,说明势态目前可控,不会给与李严扩大化的借口。
李严现在很不好处理,这个人是田信在朝中唯一的代表;不像原来,还有廖立能分摊田信的影响力,现在整个北府的影响力都寄托在李严一人身上。
北府进伐关中的可能大胜、以及逼迫长公主远走临沮的耻辱,这些都是助燃的沸油,决不能让李严把火烧起来。
赵云眉目冷厉,目光望向北城西北角的戚里,戚里就在元戚里的边上,专门安置孙氏十二侯里的十侯,以及皇太后吴氏的亲族,以及糜氏家族。
孙氏十二侯里的乌程侯孙虑是孙权仅存的子嗣,因孙大虎的原因,被安置在元戚里,规格上略高于戚里的十侯。
十二侯里上虞侯孙奉是孙策仅有的孙儿,年纪幼小,被陆议提前安排,也跟在廖立身边学习,算是马承的师弟。
赵云目光转移到南城的江都尹衙署,现在李严还没有向北城动手,正准备与徐庶、陈到抓捕、清理南城的低级官吏。
似乎有所感应,匆匆抵达南城的陈到也抬头,看到了玄武门楼处的赵云,隔的太远看不清轮廓,可赵云身边的白马是很显眼的。
赵云后退几步让开女墙,消失在陈到视线内。
赵云则专注盯着戚里,自己调派出去的白旄兵正披戴重甲,朝着戚里推进。
“将军,东明里起火!”
突然闻声,赵云扭头去看南城东南角,那里几座宅院渐渐冒起黑浓烟雾,很快火焰蔓延,可能因为昨日降雨的原因,火势延烧较缓。
见到这寻死、制造混乱、示警的烟火,赵云最后一点犹豫也不见了:“举红旗!”
东明里附近的南门大街,李严仰头望着不断升起渐渐扩散、变淡的黑烟,语气幽幽:“陈公顾虑深远,知水火无情。故街坊制度最能防范火势燃烧,纵有贼人乘风纵火,焚烧也止于一坊。”
身边徐庶不语,街坊制度还有许多好处,比如生活垃圾集中后堆积腐熟,充作街坊外围菜地的肥料。
街坊制度蕴含着一种跨时代的建筑规划理念,要超过都亭制度……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都亭制度想要向街坊制度发展的话,最大的障碍来自城墙,以及修筑、扩建城墙的巨额成本。
两个制度之间最大的障碍就在这里,北府可以奇葩到把武库分散修建在营坊、部坊,藏兵于民,兵民一体,根本不需要城墙,人就是墙,人就是城。
自然地,街坊制度想怎么扩建、规划都可以……在北府设计街坊制度的时候,就没考虑过防守敌人的侵攻。
李严企图在江都推广街坊制度……如果让李严达成目的,那么江都城墙会被拆毁,江都会沦为一座没有城墙保护的都城。
偏偏这又符合‘大都无城’的理念,理论上来讲,究极规模的都城,除了宫城之外,就不应该有城墙这种消极的建筑!
徐庶根本不搭李严的话茬,李严也不在意,一起望着东南角升起的烟火。
而玄武门升起的红旗,却被许多人看见。
戚里,糜威趴在梯子上眺望,也看不清楚玄武门上究竟要表达什么命令,只能干着急。
因为叔父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