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沙,汉军想要北伐……中原地区无法获取补给,哪怕兵临洛阳,也无法持久作战、对峙。
只要己方守住关中这个形胜之地,早晚能耗死汉室。
因此,没必要发动中原攻势,要继续保持跟汉帝国的实质性停战。
曹丕对辛毗微微颔首,目光落到最后一名侍中裴潜身上:“文行,是何看法?”
“陛下,遣使吊丧,春秋之义也。”
裴潜也是这句话开头,立场跟董昭不同:“今两国亟需休缓,国家遣使吊丧即可。不论国事,亦不损国体。”
礼仪性的出使,不承担谈判、协商的任务。
曹丕再次衡量得失,现在大魏一场仗都不能输,必须打赢,才能稳住局面。
汉军也是,如果再败一场,国内会进一步分离、分化,以至于形成尖锐的对立关系。
擅起战端,绝非什么好主意。
只有己方握有六成胜券时,才能主动开战;汉军估计也是这样,不会轻易开战。
既然打不起来,就该执行司马懿、吴质的策略,蚕食、吸纳游牧部族的人口,增加国力,减少边患,在未来全面战争爆发时,将之投入战场。
三年,再等三年,河北的新生人口就能大规模服役,这最少是十万兵源。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建安九年破邺城,从建安十一年河北开始休缓元气,算上陆续迁往河北的人口。
这将近二十年的休养时间里,河北的战争潜力日益浑厚。
天下各州几乎都已经打烂了,只要田信不来,谁能破己方固若金汤的关中防线?
关东四州士民的脊梁骨已经在长达四十年的战争中被消磨干净,这四州能被汉军传檄而定,也能被魏军传檄而定,不足为虑。
轮到己方战略反攻时,汉军有长江天险,己方攻荆州,就如汉军攻关中,只要得手,天下形势就能大改,从此强弱分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直到灭亡。
心思落定,曹丕也不再去想丢失的中原,遂问:“袁耀卿乃汉先主门生,其家中诸子可有适合为使者?”
袁涣自耀卿,陈郡扶乐人,因中原变动,追随过刘备、袁术,在袁术麾下时,被吕布俘虏,又在吕布身边效力。
吕布曾命令袁涣书写讨伐刘备的檄文,袁涣不写,吕布就拔出刀威胁,写了活命,不写就死。
袁涣反问吕布,如果今后他被其他人俘虏,胁迫他写讨伐吕布的檄文,到底写不写?
吕布也是讲道理的人,也就不再为难袁涣。
攻灭吕布后,曹操就把袁涣留在身边听用,很是重用;袁涣的堂弟袁霸,现在是大魏的大司农,执掌国家财政。
曹丕所问,要从袁涣四个儿子中选一个前去吊丧……同时也有探究田信学业传承的用意。
袁涣跟蔡邕是亲表兄弟,换言之,袁涣的四个儿子,跟蔡昭姬是从表姐弟。
田信曾亲口承认授业恩师中有一人姓袁,汝南袁氏、陈郡袁氏十分庞大,都有人在东观、兰台任职,不好确认是哪一支。
三国骑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