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又有第五波来自成都的信使抵达军中?行军副使杨茂言已先行引了五千行营兵,仅携数日干粮轻装进发了!。。”
——我是分割线——
襄阳城外的西面群山中,随着此起彼伏口令和整齐划一挥下的小旗,接二连三的大团烟火和轰鸣,响彻在一具具炮口喷吐之间,震得远近树梢草木上的结霜噗噗抖落,鸟兽成群结队的竞相而逃。
然后,又变成稍闪即逝的呼啸轨迹,相继击坠在山坡上的掩体、壕沟背后,那些作为模拟现实战场的靶子,而真材实料制成的拒马、营栅、墙垒、车辆和屋舍中。
骤然相继炸起溅射大蓬的尘土或是崩出四分五裂的碎片来;其中又有许多掩藏在内充为活靶的猪羊,则是血粼粼、烂糊糊的倾倒了一地而少有幸免的。
随即肉眼可见热气蒸腾氤氲的炮管左右,一组又一组身披防火布而戴着火浣(石棉)手套的炮队操卒,也手脚不停地重新忙碌起来;
他们几乎是紧接无暇的复位、清膛、填药(包)、压弹(隔板),插(引火)管;然后吹响准备完毕的哨声,又在指引射界和标距的旗号声中,轰然迸射而出。
然后如此往复的在不同距离、角度和方位上腾挪转移着,一步步将残余和幸存下来的靶标、人垛,给一片片的击倒、轰碎、炸烂在尘烟滚滚的动静当中。
“看起来新铸的定制四寸野(战长管)炮,最佳射距还是三百步内了。。过了就失之于洞彻乏力了。”
炮团校尉陈念,对着正在逐一记录数据的虞候道。
“不过若是强调准头的话,则要到一百八十步内以为优等了,”
“若用散丸的话,则以十步以外三十步以内为最佳。。”
“若用棒弹和链弹,则以八十步内为准;纵火弹则可及三百六十步外。。”
“最大使用寿命测试大致完毕后,下一步,就是高强度的短促速射训练。。”
而在另一处戒备森然的谷地之中,则是一片细碎而整齐的啪啪炸裂声。
排成横阵身穿打磨铮亮的整片钢护胸和铁鳞披膊,头戴圆边盔的浅灰色战袍军士,也在一手端持着轻巧的铁皮方牌,半跪着支在地上,另手横举着前重后轻仿若棒槌还带着锥尖的三管铳。
只见他们在方牌边沿轮番敲打激发管中填塞的子药,而变成一蓬蓬灰烟中绽射在十数步外,蒙皮木靶上千疮百孔的痕迹。而在后排的士卒则是正在手脚不停,将装填好子药包的三管铳给递送上去,以保持着亦步亦趋推进中层层攒射。
而在另一列横队之中,则是身穿轻便两截式泡钉皮套和蔽膝的军士,他们双手端举的则是前细后粗的长管铳。随着口号和哨子声中,扳下蓄力簧片的锥尖敲打在引药槽中,刹那间就迸溅出一蓬蓬闪亮火花来;
然后又引燃了填塞的子药,在沉闷反推的震感中迸射而出,顿时将二三十步外所密集梳理的人靶,给噗嗤作响打的碎屑乱飞,而迅速变得残缺不全起来。
又有另一处新挖掘未久的壕沟和胸墙前,依次站满了数排仅着厚实帆布外袍的军士,在号令声中相继上前取出同伴背负縢箱中的椭圆弹体,再插上从牛皮硬盒中掏出的引火管,接二连三奋力抛投出去,砸在一个个划定的大小圈环中。
而在这些投火队基础训练场地前方的山坡上,则是更多蹲伏在栅栏背后,进行高阶掷弹兵训练纲目的士卒身影。
只见这些明显老练许多的士卒,在吹响的号子声一波又一波交替的冲刺而出,奔走腾越着越过凹凸不平的地面和诸多障碍物,对着半截墙垒和上面布设的人靶,投出一个个轰然溅射的火油弹,或又是炸开一大片灰烟和碎片的火雷弹。
直到停下操习的号子声吹响,满身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