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地契和现代的房本差不多,地址写得清楚明了。
就是描述的方式有些不一样。
长安有一百零八坊,坊外面都有两三米厚的夯土坊墙,并在四面坊墙各开一门。
各坊内一般都开辟东西南北十字街,被十五米宽的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宽两米多的十字巷,把全坊最终分为十六个小区。
按照时人习惯称呼,对坊的四角都使用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的名称。
对靠近东、西、南、北四坊门的部位,则称为某门之南、某门之东、某门之西、某门之北。
对靠近坊内十字街中心路口的区域,则称为“十字街东之北”、“十字街东之南”、“十字街西之北”、“十字街西之南”。
她的这座二进宅子,就在道政坊的北门之东。
说来这座宅子会位于坊门口和现代的小区规划还颇有些相似。
现代小区外围单元房价要相对便宜些,而小区里的单元往往被称为楼王,价格也更贵一些。
这时的坊和小区差不多,就是大的离谱,在坊的十字大街这种核心区域,一般都是深宅大院。而像一进、二进的小宅子,往往就在坊门口比较吵闹的地方,或者坊的四隅比较偏僻的地方。
刘辰星前世就是一个小社畜,为了方便上班,就租在大城市里的老小区,下楼各路公交地铁齐全,还有各种便宜又好吃的卤味、小吃各种摊子。
她是没住过纯居住的高档小区,也欣赏不来那种,就喜欢生活便利热闹的地方,住在坊门口这种地方简直再好不过了,比起前世汽车半夜鸣笛的噪音,坊门口摆摊设点的吆喝声简直不值一提。
兄妹俩跟着地契找到新家,刘辰星看着百步之遥就到的道政坊北门,还有北门口几个卖吃食的摊子,对新家的地段满意地直点头。
地段不错,宅子更是不错。
新家是时下典型的回廊式四合院,前窄后方。
地契上写的宅子占地十亩,换算成现代的建筑面积的话,约有五千二百平方米的样子。
内库的宅子每隔一定的年限是要返修的,她的运气比较好,这座宅子正好是三年前才修缮过的,看上去新崭崭的。
大概因为宅子是女皇用来赏赐给臣下的,估计考虑到官员们,尤其是文官们,都是讲究风雅之人,宅子修缮的颇有些逸趣。
宅子毫无疑问是坐北朝南,在两个成人可并排通过的大门进去后,就是前院。
前院在大门口左右各有一间南房,这种房子坐南朝北,常年光线不好,又在大门口,一般都是给仆人住的。
东西两侧没有厢房,取而代之的是各靠墙种了两片竹林,竹林中间是一个矩形的水池,然后就是一间和大门正对的中厅,大约有三十多个平方的样子,十分宽敞气派。
也就是说,前院的屋室只有两间给下人住的南房和一个待客用的中厅。
虽然屋子少,实用功能不大,但院子东西两侧的竹林各有近两百个平方,春天里可以挖笋子吃,阿耶刘千里又是一个闲不惯的性子,正好可以砍了竹子做一些竹编器物。
至于前院正中间竖起修造的矩形水池,也是十分大,都有两三百个平方,就是半亩的样子。
常听一个词语叫半亩荷塘,这个水池拿来种荷花正好,五、六月赏荷花,七、八月吃莲蓬,九、十月食莲藕,日常再养些鱼虾螃蟹,佐餐荤素都有了。
把占地约有四亩,约两千平方米的前院走了一圈,刘辰星也就把该种什么吃什么想了一个遍。
接着就是后院,房屋也主要集中在后院。
后院是由中厅东西两端通过回廊往北与东西厢房相连,而东西厢房又有回廊和正房相连,形成了一个占地五亩的院子。
北边的正房有三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