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投靠风王部,向海候部求援坦白,并抓紧了时间,加快丛林巨墙的修建。
本来四面的巨墙,北面和东面,靠近海岸的区域,基本放弃了修建,把主要力量,转移到了南面和西面,尤其是西面,那是战王部来的方向。
南面的泽候部,陆地战斗力有限,暂时能先放放,同时,激进派也做出让步,愿意给保守派,仅剩的机会,组织最后的出海,寻找海外的领土。
回来之后,就集中力量,全力备战,与海候部对弈。面对最后的机会,保守派动了真格,费了很大的力气,收集大量物资,筹备了远洋队伍。
部落两个大船坞,一个在外城大湖,是训练基地,一个在海边港湾,是实战基地,如今的船只,制造了不少停放港内,大致有七种规模的航船。
乘五人的乌篷木船,乘十人的单桅帆船,二十人的双桅帆船,五十人的三桅帆船,百人的五桅帆船,三百人的七桅帆船,可乘千人的青铜重舰。
船身全用的胡杨木,强度高,耐腐蚀,结实耐用,船帆用的剑麻油布,极耐磨损,绳索用的也是剑麻缆绳,拉力极强,有青铜的船锚来固定。
平时的出海,分为远游和近游,远游五年一次,近游年年举行,近游航行三十天,三百战士,乘五架五桅帆船,十架三桅帆船,二十架单桅帆船。
五年远游规模更大,航行持续三个月,一千水兵营战士,乘坐一辆青铜重舰,三架七桅帆船,五架五桅帆船,十架三桅帆船,二十架双桅帆船。
还有五十架单桅帆船,战士的出行数量,要远低于帆船的承载限度,因为需要携带大量物资,补给无法获得,且出海有风险,要时刻做好防备。
而这次,部落下了重本,筹集了三千人的远洋队,动用了五架七桅帆船,十架五桅帆船,二十架三桅帆船,五十架双桅帆船,一百架单桅帆船。
更动用了三辆青铜重舰,青铜重舰是多桅帆船,用千年的胡杨木,混合青铜制造而成,可以乘坐上千人,船身沉重而平稳,前进速度却很慢。
不过,船上有两只巨轮,能帮助重舰运行,青铜重舰造诣极高,制作过程繁琐,耗费人力巨大,部落直到现在,也只有五辆重舰,足见重视。
水兵营的一千五百战士,全数被带上了远洋船队,另外带了三百医疗兵,三百器械兵,三百弓箭兵,三百连弩手,两百马骑兵,一百狼骑兵。
战狼和战马都能泅水,在海上,也能发挥不弱的战力,远洋航行,最大的桎梏,不是恶劣的天气,不是庞大的海兽,而是稀缺的淡水和维生素。
特别是淡水,稀缺的淡水,是限制航行,最大的因素,部落目前发现的孤岛,都没有淡水资源,携带的淡水快喝完,就需要返回部落进行补充。
淡水,正是导致海外拓展,迟迟没有进展,最重要的原因。新发现的那座海岛,倒可能有淡水资源,可土著居民并不友好,极度排斥外来人员。
那些海上的原始人,极其难缠,而且人数不低,就他们的船队,人数太少,实力有限,根本打不过,只能敬而远之,不去招惹,远远躲开了。
船上放水的器具,仍是栽种的大葫芦,海上风浪较多,行程颠簸,用陶缸盛放,容易倾洒出来,更容易碰撞碎裂,论实用程度,远不如葫芦。
本部的葫芦够大,能装二十斤淡水,足够十人一天饮用,三千人的远洋队,每天能消耗三百葫芦,这次的行程,预定是半年,装了五万多葫芦。
光是葫芦,就能装满两辆重舰,可部落没有这样做,而是分摊出来,一半在三辆重舰,一半平均分开,在七桅帆船、五桅帆船和三桅帆船上。
远洋有风险,哪怕是是重舰,也有翻覆的可能性,这样均分下来,能有效避免损失,除了淡水资源,还有很多物资,也需要携带,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