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
他先是与以王母没庐氏为首的后藏诸族达成同盟,又借助山南军队停滞不前、寇掠西康而与韦氏等东域诸族产生的矛盾,将青海的战败化为一个次要性的问题,使得两方强势臣众彼此仇视,从而维持住了自身的安全。
郭知运立功于青海,之后虽然转任内外,但对吐蕃的问题始终保持着关注,这会儿便继续说道:“过往数年,吐蕃虽有内乱,但赞普专注于王统领地,不再动辄轻出,王权虽弱但处境愈稳。过往议盟,皆于逻娑城周边举行,鲜有远离王地。
今次盟誓于山南工布,本悉多野疏族邦国,并非王统之地,此为一奇。泥婆罗国王乃赞普胞兄、王权之张臂,近年屡有寇犯天竺诸邦,与蕃主并无势不两立之逆争,蕃主何以横加诛戮,此为二奇。泥婆罗狭促小邦,甲陋员弱,竟能截杀精军环拱之蕃主,此为三奇。”
按照吐蕃内乱频繁的局面,蕃主横死看似注定,但在熟悉蕃务的人仔细分析下来,此事又处处透露出诡异。郭知运一通分析,点出了当中的许多疑点,但也因为当下掌握的讯息过少,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解释。
李潼也将郭知运所历数的几个疑点记录下来,发付理藩院继续跟进调查。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蕃主死去后,吐蕃国内权力格局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大唐又能借此获取到什么才是重要的。
眼下大唐所控制的区域中,与吐蕃本土直接关联最大的还是西康。
青海大战结束后,大唐与吐蕃之间已经不复正常的邦交关系,官方的交流也一直没有重续。但是在西康方面,大唐还是做了许多的事情。
当年蕃主强行夺回西康,之后也并未就其地归属进行对话,大唐则借助宗教的力量,煽动西康底层的民众组结僧兵,在山南军伍撤离西康之后,利用本土的力量顺势收回了西康城。
原本尚算繁荣的西康城,在经受蕃主与山南豪酋们接连破坏后,已经近乎是一片废墟。
但宗教的力量的确强大,那些原本任由豪酋鱼肉掠夺的牧民僧兵们在收复西康城后,更爆发出极大的守护热情,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便从废墟中将西康城重建起来,且规模更胜往昔。
西康城重建之后,西康当地民众担心会再遭到吐蕃的寇掠进攻,连番恳请大唐能够庇护其城邦。
不同于往年借助吐蕃国中权贵内斗而作巧取,这一次恳请大唐再作接纳庇护的呼声却是来自于民间。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康的地方武装势力、僧兵群体们从建立起来便一直都在由大唐在背后主导操作。
所以大唐也回应当地的民情呼唤,以陇南曹仁师为西康护法师,率领三千唐军入驻西康城,正式的将西康纳入到大唐的镇防体系中来。
但相对于其他的边防重地,西康仍是一块沟岭横阻的飞地,且因为地近吐蕃,哪怕依靠当地的力量,也很难建立起类似安西四镇那样的都护统治。
相对于吐蕃本土的诸邦部豪酋们,西康当地的力量仍然很薄弱,很难直接干涉影响吐蕃内部的局面走向。眼下是因为吐蕃国内本就权斗不止,所以西康的收复与重建才能顺利进行。
这一次吐蕃赞普身死,对西康进一步的经营也是一大利好消息。无论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权力斗争,相关利益各方肯定需要广邀助力。西康或许还不足以成为正式参与角逐的一方,但也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筹码。
如果说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时机。原本吐蕃赞普自青海逃走已经让李潼颇感郁闷,听到其人横死的消息后也难免感到几分快意,可在仔细权衡之后,对这家伙的厌恶就更大了。
该死的时候不死,不该死的时候倒死的挺干脆!
今年大唐最主要的用力方向自然还是针对漠北突厥的远征扫荡,这一场远征的战役本来就已经有所延后,如今各路将士俱已就位,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