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吐谷浑贵族的不满,甚至生出要劫持国王与王后投奔吐蕃的想法。
虽然在大唐的强势压制下,这件事并没有发生,但吐谷浑的分裂问题仍然存在着。终于,随着噶尔东赞将目光瞄向吐谷浑,而大唐则举国东征高句丽、无暇西顾,吐谷浑大臣素和贵西逃,招引吐蕃入攻吐谷浑,使得吐蕃成功兼并青海。
吐谷浑在强盛之时,体量与实力绝不逊于吐蕃,但接连遭受两次灭国的打击,被吐蕃后来居上的加以反超。但即便如此,吐蕃想要完全消化吐谷浑也并不容易,噶尔东赞常年坐镇青海,甚至一度被国中政敌攻击、丢掉了大论之位,虽然快速的解决了这一政治危机,但也意识到如此并非长久之计。
所以在噶尔东赞的操作下,吐蕃再立达延芒结波之子为吐谷浑小王、以笼络吐谷浑部属民众。虽然在吐蕃所攻灭的一些政权当中,也有一些邦国首领仍能保留王号,但仅仅只是一个虚衔而已,诸如孙波小王。
但由于噶尔家族要兼顾内外的缘故,吐谷浑小王却并不只是一个虚称,而是仍然切实掌握着领地与部属、甚至军队。
因为噶尔家族的支持与庇护,吐谷浑小王在亡国之后才能享受如此超然的待遇,所以吐谷浑小王自然也是噶尔家族重要的政治与军事盟友,也是噶尔家族得以控制青海的一个重要筹码。
可是现在,吐谷浑小王竟然背叛了噶尔家族,响应赞普的号召,率部离开青海,前往投奔积鱼城的赞普,这对噶尔家的势力以及对青海的掌控,无疑是一大重创,更让噶尔家族有一种将要树倒猢狲散的悲凉。
因此在得知兄长放走吐谷浑小王后,赞婆也是充满了震惊与不解,想不通兄长为什么要这么做。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们在国中的根基与影响几乎被扫荡一空,唯有凭着对吐谷浑部众的控制,才能维持住当下的声势,随着吐谷浑小王的背叛,那些吐谷浑部属必然更加难以掌控,噶尔家的力量可以说是直接瓦解大半!
“彼既心生悖意,去留只是早晚,与其留此祸患、阵前叛逃,不如早作割舍,更能明辨敌我!”
钦陵这一解释虽然也自有道理,但赞婆还是忍不住忧心忡忡的问道:“此番小王离开,随之而去者想必不少吧?”
听到这一问题,钦陵不免又是一脸的黯然,默然片刻后才长叹一声说道:“我本以为自己威能慑众,却没想到几十年威望所积、竟然比不上区区一个亡国的奴种!”
随着吐谷浑小王离开,极短时间内又有多名豪酋引众跟随而走,吐谷浑小王这一次带走的部众,竟然有数万之多!
跟留在大唐的青海王世系相比,吐谷浑小王本就是已故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所指定的继承人,所以在许多吐谷浑人观念中、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故主。
当然,这么多人选择跟随离开,也不仅仅只是因为吐谷浑小王的号召力,还有一点就是钦陵太过狂傲、政治能力不足。
别的不说,单单他平日里常常身穿唐人冠带袍服,看在许多吐谷浑贵族眼中,便觉得分外扎眼。他们正是因为对大唐心存怨恨,所以才选择投靠吐蕃,对钦陵自然也就难生好感。
平日里,就算有什么厌恶,慑于钦陵的威名,他们也不敢流露出来。可是现在,有着国中的赞普撑腰,再加上吐谷浑小王率先反叛,这些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纷纷抛弃噶尔家也是理所当然。
钦陵这一次罕见的换上蕃人衣袍去送别吐谷浑小王,也算是一种示弱,想要做最后的挽回。可当老虎不再择人而噬,而是像猫儿一样的摇尾乞怜,能够换来的也只是嘲笑、讥讽与看轻,却并不会将人重新争取回来。
“其实就算留下这些,也都未必可信。当中不乏不愿再受我国役使,想要借机投唐者。如今海西人势尚未完全散尽,倒要感谢一下鄯州的郭元振。”
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