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二人随少年回到了那个小作坊,进了院内低矮的土屋,矮屋分里外两间,中间没有门,在外间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里屋的矮榻上躺着个农妇,她脸朝里,身上盖着的被子,已有多处露出了黑色棉絮,不时传来沉闷的咳嗽声。
那少年将李霖二人接回后,披了蓑衣,又匆匆冲向雨中,不知急着做什么去。老汉将他们让到屋内一处火炉旁,请他们坐在小胡床上围炉烤火,又给他们端了些热水。
李霖喝下一大碗热水后,身子逐渐暖起来。他见老汉因为大雨停了手里的活,正蹲在角落发呆,便与老汉攀谈起来。
经过聊天,他得知这老汉名为范木头,少年是他的独子,名叫范碗,今年才十五岁,范木头家世代都是以造纸为生。
外面的雨势依旧很大,李霖湿漉漉的衣服渐渐被火烤干。他见外屋地上堆放了许多造纸的嫩竹,灶台大锅里似乎还在蒸煮着什么东西,锅盖四周冒出层层白汽,灶台边是一些造纸的器具,
李霖站起身来,饶有兴致在看着这些器具,这是纯正的大唐古法手工造纸啊!
其实,这次不是李霖第一次来夹江县,前世,李霖大学时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曾经路过夹江县,参观过一个很著名的造纸作坊,那里是纪念一位大书画家在夹江改良新蜀纸的一处纪念馆。当时参观时的造纸工艺流程远比现在复杂的多,原材料也多的多。那位大书画家改良后的夹江竹宣,最后甚至与安徽宣纸齐名于世界。
李霖的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转头问范木头“范老丈,你们现在造纸还是全用竹料吗?”
范木头愣了愣“这?我们夹江造的竹纸,自然全是竹料。”
李霖眸光闪烁“那就对了,夹江竹纸是否有拉力不够,绵韧性差,抗水性不强的弱点?”
范木头眼中生出疑惑,上下打量着李霖,“这,李郎君也懂造纸?”
李霖笑了笑,未置有否。前世他参观造纸作坊时,曾经很认真的观看了夹江竹宣的改良工艺流程,回校后,还写了一篇关于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报告,他清楚的记得改良后的原材料搭配,即在竹料中加入一些棉、麻纤维,以增强纸的拉力,又在纸浆中配入一定比例的白矾、松香等物,以增强纸的抗水性和洁白度。
李霖眼眸愈加深邃,凌云山大佛开凿之难,有目共睹。他记忆中,前后大概用了一百年才建成这尊大佛,海通禅师去世时,工程连一半都没有完成。究其原因,除了工程难度以外,稳定的资金保障是个最棘手的难题。
如今有范木头父子这样的资深匠人在前,自己若是与他们合作改良夹江竹纸,会不会是一个长久赚钱的商机。
李霖想到此处,问道“范老丈,这竹纸卖的如何?”
范木头一丝愁容涌上眼中,“我们夹江许多人家都以造纸为生,造纸作坊遍地都是。虽然是家传的手艺,造出的纸却买不上什么好价钱。”
李霖目光坚定,“范老丈,我知道一种造纸配方,可以大大提高竹纸的质量,你愿意与我合作吗?”
范木头眼中疑惑更盛,“这”
“我们愿意!”一个坚定而响亮的声音传入,范木头的儿子范碗不知何时,回到了屋内,他将头上的斗笠取下,从怀中取出一个大油包,里面传来了浓浓的中药味道“阿爷,这是阿娘的药。还有,我们跟李郎君合作造纸。”
范木头迟疑的接过药包,“阿碗,你——”
“我相信李郎君。”
李霖见范木头仍在犹豫,笑道,“这样吧,范老丈,这次合作的造纸费用,我来出,若是侥幸造纸成功,得利我们一人一半可好?”
范木头这才应承下来。
李霖让萧远先回凌云山报信,自己便留在范木头家,与范木头研究竹宣的改良配方。
他把后世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