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睡意已无,从凉椅上坐起来于院中踱步,现在已是万历十八年六月,自己致仕回乡一年多了,按照历史上算一算,申时行致仕马上就在眼前了,就算自己帮他清理了不少言官肘制,他能比历史上在位长一段日子,但是以目前的局势而言,也不会长多少了。
申时行一退,自己要复出就真的难了。
更不用说在海另一端的倭国,丰臣秀吉已是露出了侵吞大明的野心。
但整个明朝上下对于这位平秀吉还缺乏了解,他听闻还有的官员认为,他是福建沿海的岛民,然后流窜到倭国一举登上了尊位。
面对越来越近的侵朝之战,林延潮却在家赋闲,继续独善其身下去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林延潮却知道,此刻丝毫不得操之过急。
国家就如同马车一样前行,依靠的是惯性,到目前为止上下官员,都是依靠着惯性做事,天灾人祸以前不是没有遇到过,依靠着老祖宗的那一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不需要跳出这个圈子。
至于天下是否与原先变得不一样了呢?
而经过十年在京普及义学,京师里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口已是接近百分之二十。
识字人口增加是很有好处的。
譬如报纸,整个天下销量最好的《新民报》上个月孙承宗告诉自己也不过刚刚超过八千份,远超过了当初的《燕京时报》。
就算不识字,百姓也可通过街边随处可见的茶馆,听听今日报纸说了什么。
欲先变法,必先开启民智,当然朝堂上还必须有官员支持,
自己的学生中孙承宗才升任侍讲,而郭正域数个月方调任河南参政,官至从三品。
林延潮从一离京,孙承宗办的《新民报》自己倒是一份不拉都看完了,应该来说自己离京后孙承宗算是接过了自己的大旗,一贯办报的宗旨。
只是孙承宗升任侍讲是出自中旨,林延潮就有些不明白天子的意思了。
想到这里,林延潮披了件衣裳。
林浅浅问道:“这么晚了去哪里?”
林延潮道:“去书院。”
“早些回来,厨房里还有酸梅汤呢。”
林延潮点点头已是走到门外,他到了书院时,书院早已经落锁了。晚上书院是不许学生出门的以免扰乱了学生向学之心。
所以门子给林延潮开门时很惊异,林延潮则直接来至徐贞明的居处。
但见徐贞明的书斋还是亮着灯。
林延潮敲门后,徐贞明开门时吃了一惊:“山长这么迟了还不睡吗?”
林延潮笑着道:“你不是也没有睡吗?”
二人进了屋子,但见徐贞明正在起草明日讲课的讲义。
林延潮点了点头道:“书院开办数月了,除了讲会之事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其他书院都有办文集专门收录学生的文章,譬如濂江书院有闲草集如此,故而我打算我们书院也办一个。”
徐贞明笑着道:“我也是早有此意啊,只是当时书院草创,事情繁多,故而一时没有与山长提及。”
林延潮道:“这文集我打算办得与其他书院不同,有点效仿新民报的意思,但比新民报登载内容要更多,不过不是每旬两刊,而是每月两刊。”
徐贞明闻言哦地一声,想了想问道:“徐某当年在京师时对山长所办的新民报甚为喜欢,但书院与其办文集倒不如直接办成报纸,如此不是更方便。”
林延潮笑了笑道:“孺东兄有所不知,朝廷的报禁仍在,我们书院就算在福建也不好破这个例,如此会遭人口舌的。同时我们省城不比京师,读书识字的人毕竟没有那么多,百姓也没有京师富裕,故而想来想去这文集还是最好的,当然这文集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谈,我打算改个名字就叫杂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