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时,明朝已是灭亡了。
然后清朝大力推广,从康熙到乾隆,特别是乾隆五十一年时,朝廷用发布政令的方式,让直隶,山东,河南三处全省推广种植番薯。
所以总结到这里,后世读史的人,只能用‘时也命也’这样的话来感叹了。
于是林延潮对徐贞明道“这薯种在北地过冬的办法,我有一位同乡名叫陈振龙已是找到一二,他说……”
林延潮将诸如番薯过冬的办法,大略讲了一点,当然最后上树的本事,咱们不能教。
但林延潮几句话,已是令徐贞明目光闪闪。
他不由击掌道“这番薯若真有备荒之用,移种到北方,能令无数百姓免于饿死,那么今年河南王安,湖广梅堂,也不会有人揭竿而起,数万穷苦百姓响应了。”
“学士大人,你这位同乡的这番薯过冬的办法,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这才是事功啊,也只有学士身边有这样的人才,徐某对学士的事功之学是真正的心服口服!”
林延潮听了不免惭愧,他也是照抄徐光启而已。
依徐贞明的办法,兴修水利,一定会触犯权贵的利益,那是要重新切蛋糕的,但徐光启就绕开了这个思路,既然暂时无法改变生产关系,咱们就努力发展生产力。
最后徐光启按照他的方法事功成功,从实践里出了真知。
但话说回来,谁又能说金手指不是事功,这就是传说中的‘生而知之’啊。
林延潮谦虚道“此不过小道而已,何足道哉,但此事虽已有其法,却没那么容易办啊。”
徐贞明黯然道“是啊,要事功也要得人方可。此策虽好,但必须朝廷支持,否则谁来教老百姓,令番薯在北地过冬之办法。而且这耕种番薯的事,必须募集南方富有经验的农人来京方可。”
“所以朝堂上哪里有不因人成事的道理?若让学士来接替徐某来为屯田御使就好了,学士不禁才华胜徐某十倍,而且绕开了得罪权贵的办法。可惜学士乃当朝储相,区区屯田御史是不会放在眼底的。”
林延潮摇头道“徐兄错了,林某只知取巧,此不足取也,在林某眼底如徐兄这样敢为老百姓出头,得罪权贵,才是真正值得佩服的官员,也是我等读书人的脊梁所在。”
“不过林某一句话不知徐兄肯听否?”
徐贞明当下躬身道“请学士示下。”
林延潮道“我想让徐某上疏向天子认错,将原先在京畿兴水利以屯田之策收回,改以治旱田,那么以我之见,天子还是会信任徐兄,重新将屯田之事委之。”
徐贞明犹豫道“这……”
林延潮道“徐兄,只要能一展抱负,何惧外人的流言蜚语,史书青笔上只会记得徐兄屯垦番薯,救百姓无数的事。”
徐贞明一番为难后,自给林延潮说服了。
至于屯田的办法,林延潮自然是让陈振龙助他一臂之力,有了陈振龙在,倒也不怕徐贞明吞了自己的功劳。
如果番薯能在京畿推广成功,那么自己的官位再近一步,也就理所当然了。
唯独就是此事,必须事先与张鲸打个招呼。
徐贞明是张鲸撸下来的,当然要张鲸点头了,徐贞明才能回去。
但是自己如何与张鲸开这口呢?
过了几日,林延潮没找张鲸,张鲸倒是派人给自己送帖子了。
送帖子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张鲸的干儿子张绅。
当初林延潮罢官时,甄家曾来林府有意退婚,就是借了这张绅,想要利用张鲸的势力,让林延寿就范,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现在看见张绅,林延潮不由微笑。
张鲸眼下是大明朝第三号人物,除了皇帝,首辅就是他了。
张绅这几年借了张鲸的势,在外面可谓是京城一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