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盐铁之辩(2 / 3)

和熹皇后秘史 夏莫焱 4354 字 2021-01-13

危险之事。

邓绥却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商市的兴起恰恰对农工之计皆有助益。以往商市萎靡,物品流通不畅,百姓种农植桑,冶金做工,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家一户之需,或有丰余,便在乡邻之间以物易物换取所需罢了。如今,商市大兴,那些善于农耕的百姓,可以将他们富余的粮食卖到集市上换取耕牛锄头,那些勤劳手巧的绣娘们,可以将她们织就的丝绸卖到集市上换来胭脂水粉。现在江南多地已经兴起了规模不小的绣坊、染坊,平原各郡县的布庄、药庄、钱庄也蔚然成风。百姓们丰衣足食,国库也愈加丰盈,这些都是商市兴隆的好处。

二人几番唇枪舌剑的争论,陆珩每每都败下阵来。要论起争辩的才能,陆珩对这位思维缜密又能言善辩的太后自是甘拜下风,但或许是年纪越大越固执,在盐铁这桩事上,陆珩理论不过邓绥,却依然不愿让步,后来不得不搬出了刘祜。

自从孟知图那桩事之后,刘祜便将他的少年意气完全收敛了起来,此后诸事皆要问过邓绥或陆珩,再不敢擅作决断。朝臣们也心知肚明这位年轻的天子不过是表面上的君王,真正的统治者一直都是那位年轻的太后。

但无论如何,就算是表面文章也好,皇帝毕竟也是一国之君,国之大计总是要有他的参与和认可的。所以这一次,太后与司徒政见不合相持不下,刘祜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师从徐防的刘祜,受教的多是古圣先儒之言,而这些古圣先儒的思想多半是有些因循守旧的。对于从未亲身体察过民间风物的刘祜而言,他的本心是难以认同邓绥的想法的,可是碍于邓绥的恩威,刘祜也不敢多加反驳。另一边,陆珩却又不依不饶,非要扭转重商抑农这股不正之风。刘祜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其他的朝臣们也自然的分作了两派,以太常张谦为首的一些年纪较长的老臣们多是拥护陆珩的主张,而一些年轻官员们则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邓绥的一方。一时间,关于“重农重商”“盐铁官私”的争论便甚嚣尘上。

两方相持不下,刘祜又夹在其中左右为难,邓绥一气之下索性不再与陆珩这些老臣们争辩,直接下了一旨诏书,将全国各郡县的郡守、各地富商大贾,全部召来了京城。

刘祜十分不解的问邓绥道“母后为何将这些人都召来京城?当中可是有何深意?”

邓绥有些气恼道“孤懒得再与陆珩这些老家伙分辩,他们在这皇城里呆了大半辈子,大约已经忘了民间的疾苦。现在孤让这些人来,就是要让陆珩他们听一听百姓的声音,好好想一想什么对百姓才是好的。”

接下来几日,洛阳城日日夜夜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郡县的封疆大吏,制霸一方的豪强乡绅们,第一次齐聚在了天子脚下。

八月初一这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邓绥选定了玄武门前的一大方空地,摆下仪仗,令三公九卿等朝廷重臣,以及奉旨入京的地方官员乡绅们齐聚一堂,她要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论道。

待人员全部到齐之后,邓绥携着刘祜走下御辇,看着眼前济济一堂将近百余众,邓绥的脸上显现出胸有成竹的神采,她开宗明义的对地方官员们道“众位爱卿,陛下登基已五年有余,在这五年里,各地郡县都遭受了不少水旱之灾,可即便如此,百姓却依然能够丰衣足食,靠的不是天时,而是人和。而今,四海太平,国库丰盈,百业欣欣向荣,诸位想想,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吏治清明之外,孤以为这与商市的繁荣是分不开的。”

说到这里,底下不少地方大员们频频颔首,面现赞同之色,邓绥接着道“盐铁两项,事关百姓生计,事关农工之兴,本朝历来都奉行盐铁官营。官营的好处诸位卿家都知道,可是,官营的弊处,诸位卿家可曾看在眼里?孤今日想问诸位卿家,还有各位乡绅们两个问题。”

邓绥停顿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