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小心肝猛地一颤,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帛书,不由自主地从木塌上站了起来,尖叫道:“制盐之法!?”
搞啥子,这是春天来了?
不对啊,春天早就来了,甚至这冬天都快要到了。
这空气中传来的“砰!砰!砰!”的声音,是他的怦然心动之声。
肱股之臣!绝对是肱股之臣!
他现在看白明哲的眼光,就像是狼看着羊,猫瞅着鱼,耗子盯着大米。
恨不得抱着猛亲几口,再嚼一嚼。
尤其是那一句:制盐之法,所得利润抵国家农税之收,简直是天籁之音!
天籁!世间怎么还有如此美妙的音乐?
恐怕伯牙在世,也无法演奏这么精彩的声音了。
刘彻感觉,白明哲对于自己,简直就是子期对于伯牙。
当初吴王刘濞为什么能够发动七国之乱,坐拥十万精兵良将?
还不是因为吴国是一个产盐大国。
内陆所需要的食盐,几乎都是他供应的。
不要小看盐带来的收入。
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得到的利润,就能够叫板中央朝廷,那么如果大汉政府自己操作,得到的利润,绝对可以达到数万万。
粮税算什么?
想要换成钱,还要不断的运输贩卖,单纯路上的损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盐虽然贵,但是轻!
运一石盐,抵得上运百石粮。
量小,利多,来钱快!
在这个技术落后,运输落后的西汉,还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来钱更快?
恐怕冒着生命危险打劫一次,还不如人家卖一个时辰的食盐赚得多。
自从七国之乱,打倒诸侯国之后,盐的经营一直被大型商贾垄断,朝廷一点油水也分不到。
如今作咸篇的出现,让刘彻看到了抑制食盐商人,使大汉政府获取高额利润的曙光。
于是,他忍不住了,直接当着诸位大臣的面,高呼一声:“此法汝从何得来?”
白明哲微微一笑,对着秦岭一拱手,恭敬地说道:“此书乃罪臣幼时随从家父周游秦岭之地时,一名白发老人所赠。”
“白发老人姓甚名谁罪臣皆不知,其只是说,吾与他有缘,他有书籍三册,愿意赠罪臣一本。第一册为《太公兵法》,第二册为《黄石公略》,第三册为《天工开物》。”
“其中,第一册、第二册皆为兵法。因有《孙子兵法》,罪臣选择了第三册:记录着大量的工农业之法的书籍!其中包括盐铁,船只,农具……凡二十一卷。”
“蒙老者宠爱,吾在保证书籍每代只传一人之后,方才得到。如今天下,通晓书籍内容者,唯有明哲一人耳!
“帛书之上的作咸篇为其中一卷!按此方法,所得之盐,皆雪白之精盐。”
“不说其他,单凭价格,其便是淡黄色杂盐的五倍!”
微微一顿,白明哲故意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道:“只是,老人在临走之前,曾经严格叮嘱,一定不要轻易地将书籍拿出来。世间万物讲究因果,正如秦为水德,吾大汉为火德,有因才有果。若是强行扭转因果,必然会引发天谴。轻则天下大灾,重则皇朝更迭。”
“如今士兵口粮缺失起于罪臣,自当以罪臣之力解决,此举符合因果,因此,罪臣才将作咸篇默写而出,献与陛下。”
他的意思很明确,你们爱信不信,这玩意儿就是从神秘老人那里得到的。这本书内容丰富,技术高超,产品先进,只不过你们想要,必须求我。否则,即便是把秦岭铲平了,也搞不到完整版本。
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爱要不要。
且,想要还不能逼迫,有因果循环,一旦强迫,必有报应!
这说法符合天人感应,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