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因此白虹贯日作为成语意为将有重大的变革发生。
荧惑指的是太阳系中的火星,因其荧荧似火,行踪不定,得此称呼。“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守心”是指火星在顺行和逆行的转折期间看似行进速度较慢,这个缓慢的转向过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区域徘徊不去,就是“守心”。火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预示着战争、杀伐,因此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并不是吉利的征兆。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就是皇帝驾崩,丞相下台。对于“荧惑守心”最着名的记载便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而且巧合的是的确在秦始皇身上应验了。这也成为荧惑守心这一天象的神秘之处。
水星凌日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由于水星和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一个7度的倾角。二者只有两个交点升交点与降交点。因此,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天降异象也不是没有根据。
《资治通鉴》公元前185年
“秋,星昼见。”
在公元前185年的秋季,星星在白昼出现。
星星在白昼出现,这太不可思议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日全食。可是,日全食在书中都有单独记载的,可见这种情况并非日全食。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资治通鉴》公元前32年
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
公元前32年,八月份,早上东方天际,一上一下,出现了两个月亮。
晚上同时出现两个月亮,恐怕是闻所未闻,这种天文现象又该如何解释?
《资治通鉴》公元318年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
公元318年,十一月份,太阳在夜晚出现,高度只有三丈!
你们见过太阳在夜晚出现吗?而且高度仅仅只有三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阅筱小时候对这些非常有研究,可能是因为她对神秘的事情非常好奇的原因。
古时却有天文异象,古人在遇到这种现象时,都会互相之间传达,因为古人对此无法做出正确的解释,故把某些实在解释不了的现象的成因归结为“神灵”,文人在编撰史书时,就会把流传于民间的这些趣事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研究。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便是其中一部,虽然这部史书多是记载政治军事方面的故事,但是仍有不少篇章是记载着天文、科技方面的故事的。包括“流星”、“陨石,彗星”、“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天文异象。其中也有令现代人好奇的天文异象史书上记载过这次事件,公元前139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农历四月的天,可以说是处于夏天了,在夜晚的时候,有个星星比太阳还亮,究竟什么样的东西在夜晚发着比太阳还亮的光呢?难道是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亮光?至今,天文学家也无法给出解释!公元301年,“自正月至于是月,五星互经天,纵横无常”,正月到月末尾,白天天空中经常出现五颗明亮的星星,且互相交错的乱飞,试想一下,这是正常的天体吗?肯定不是!公元314年,“春正月,辛未,有如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公元314年,春天的正月里,有个像太阳一般明亮的东西坠落于地面,同时又有三颗如太阳般明亮的东西出现在西方天空,然后一起向东面快速飞去。这是什么东西?我看先前的那个“太阳”并不是坠落的,而是与另两个太阳“会面”,然后一起飞走,这个“太阳”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