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内部矛盾太大,用开启外战的方式释放压力,或是压制内部矛盾,等等的思维到了现代才有。
实际上自文明出现之后,用外战来压制内部矛盾的例子不要太多,只是没有总结出一个成体系的“论文”或观点。他们之中有些人成功了,更多的人玩成了内困外交的境地,再把自己给玩死了而已。
楚国那么大的一个国家,熊招哪怕是开国之君都不可能统治一个完全没有内患的国度,继承而来的国家有矛盾,作为继承之君不像开国之君有叠威望“buff”能更轻易镇压,面对内部矛盾肯定会处理起来更加困难。
范国耗了四五年几乎将自己耗死。
楚国的底子比范国更厚一些,不至于耗到要被耗死的地步,内部矛盾一再加剧则是很正常的事情。
亲儿子都能因为父或母病重太久,在病榻前伺候到耐心尽失,产生一种“不如死了”的心态。
楚国的制度虽然跟诸夏列国有所区别,内涵方面其实是一样的。他们有一位元首,中枢有一套领导班子,下面则是由众多大大小小的贵族统治各方。
人一多思想必然也就多种多样,再产生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可能倾尽所有为元首付出,尤其是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的时候。
吕武在穿越前并不是能够玩政治的阶层,多多少少会因为信息的发达而目濡目染到一些,潜移默化之下懂得的套路也就多了。
他知道楚国跟范国一样是在硬抗,内部的矛盾一点都不会少,窥知这个为前提,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打算慢慢来跟楚国耗,哪怕不将楚国逼得爆发内乱,过程中也能起到消耗诸侯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汉国肯定也是被消耗的一份子,但是从汉国的需要和立场来说,耗着无疑对汉国的处境会更好。
所以了,速速决战在当前不会成为吕武的选项。
汉国得到了四年的喘息之机,再有两年就能将“长渠”修好,攻伐汉中也进行得相当顺利,眼见着就能玩“得陇望蜀”的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吕武更想要将诸侯耗得精疲力尽,等待汉国开始东出致力于大一统事业,难度方面再怎么都会下降一些的吧?
对了,汉军出动了一个“军”、两个“师”和四万骑兵,算士兵就是接近十万,还没有算上该有的民伕,好像也是正在被消耗的一个国家吧?
当前汉国的制度已经跟其余诸国不一样,其中包括了对军队的改变。
若是在以前,无外乎就是国君对贵族发出征召命令,贵族带上自己的军队纳赋,服役期限内的消耗都由贵族来承担。
在汉国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武器装备还是由参战人员自己准备,战斗中出现的损耗则是由国家来修补,缺失了则是士兵向军需处购买,粮秣全面由国家来出。
这种情况之下,参战人员的在后勤方面的付出和麻烦变少,国家的消耗却是大大增加了。
所以,如果汉国的国库空虚,实际上是比其它诸侯更经不起消耗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吕武要完成大一统,怎么可能没有进行累积呢?他成为晋国的“卿”之后就在做一系列的准备,再有四年的喘息时间进行粮秣积累,还是有一定家底的。
“我征召六万,须以时日教之。”范鞅肯定要征兵的!
比较要命的是范国的“士”、“徒”和“羡”在士匄当政时期消耗过大,轮到范鞅当家作主之后只能将征召对象放在黎庶身上。
另外,士匄死前的一两年已经产生了追随汉国、齐国等等展开变法的心思,碍于身体状况不允许才没有付之实际行动。
现在的情况是范国已经被逼到墙角,哪怕范鞅没有举行登基仪式,还是冒险在战时干了变法的事情,也就是开始征召黎庶进入军队。
出身自晋国的思维还是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