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魏氏除名!(1 / 4)

结束了吗?不,并没有。

如果是帝国时代阶段的一场城防战,有可能因为遭受的打击太狠,守军死相太难看,极可能造成守军从将领到士兵的心理防线瓦解,导致出现成建制的投降。

现在是春秋时期,阴氏与魏氏在进行的是一场家族保卫战,投降一方很可能会得到一无所有的下场,身为家主的魏绛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投降了呢?

魏绛能够做到的只有坚持,底下的士兵见家主不投降再感到害怕也是无济于事。

现在这么个年头,士兵并没有独自投降的资格,起码需要一名“士”的带领才能投降成功。

“士”有属于自己的荣誉感,他们对家族的忠诚远超于国家,并且很清楚投降之后将得到什么待遇,总是希望能够挣扎一下的。

如果魏绛投降,他本身反正是活不下去的。

魏氏的其余人?得到最好的待遇也是沦为奴隶,一些人则是会被杀死。

有话语权的那一部分人,他们但凡还有得选,允许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敌人吗?超大概率是不愿意的。

魏绛浑身灰点的回到城内,对于身后滚滚升起的浓烟,没有回头看上一眼。

“退往街道!”他下令。

这是一座城,一开始有许多的普通人居住在城中,肯定会有占地很广的民居。

有鉴于现在几乎没什么城市规划,民居不规则座落会显得很是杂乱,也就形成了许许多多七弯八绕的道路或小巷了。

魏氏一开始就打算固守城池等待局势发生改变,无论是魏氏和三戎的联军抵达,还是天下诸侯组建联军讨伐阴氏,反正一直坚持下去就对了。

在这种基础上,魏绛借鉴郑人的做法,加班加点在“魏”城内又起了多道防线。

那是一些泥土混草的墙壁,最矮的三米,最高的六米以上,厚度则是从三米到四米左右。

这些城内的“城墙”太过于赶工,建造期间使用的是火烤法。

简单的说就是,搭建起了篱笆结构,再一层又一层糊上泥巴,随后堆上茅草、干柴等物烧,用以快速凝固。

人类在氏族时代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一般是用在建设部落外围防御工事上面。

至于说建造房屋?都有街坊邻居,谁敢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放火,不怕引燃周边的民宅,再被围殴致死啊???

使用那种方法来筑墙,实际上跟一层层夯土在牢固上没得比。这个就是城墙为什么都是使用夯土方法的原因。

砖石造城墙?需要到有明一朝了。

魏氏那不是没办法吗?为了快速在城内建造防御链,自然是什么方法能够快速成型就用什么方式。

“主,若是阴氏焚城……”魏刚也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脸上有着很大的惊恐。

魏绛左右扫视都有茅草屋顶的建筑物,更多的建筑物墙壁其实也是易于燃烧的结构。

那是什么墙壁呢?其实就是编制篱笆板,再弄上很多的草,用来阻挡视线,挡风的效果也是比较可以的。

有些人会再在墙壁上糊一层泥巴,问题是有闲工夫或那么讲究的人着实太少。

这样的建筑物一点点火苗就能快速蔓延开来,烧起来那个叫快速和旺盛。

“速速捣毁搬离。”魏绛的选择是这个。

既然有可能成为燃烧物,投降根本不可能投降,先行捣毁再搬移走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街道上本来就有许多的士兵,有了命令又让各座建筑物涌出更多的士兵,他们开始野蛮地拆毁房屋,再将乱七八糟的东西赶紧搬走。

魏绛回到住宅,选了个露天的地方,铺上草席,弄来圃团以及案几,摆上食物和水酒,时不时看一眼不远处滚滚升空的浓烟,一边吃肉、喝酒。

现在还有这种闲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