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节 苏联工业化奇迹中的美国因素(1 / 2)

美国折叠1986 巴小顿 2259 字 2020-08-26

(一)

“哦?听您这意思?”岳小川好奇地看着张道弘,问道“我自己拉队伍?”

张道弘笑眯眯地点点头,说道“你这身份要是跟着凯申总混,且不说能不能成为他的嫡系,就算你成了,那淮军、皖系、徽商,以及老段的那些政治遗产,凭啥跟着你?”

指指自己的脑袋,岳小川疑惑地问道“但是系统提示说,是让我到第五军顾问组报道,这跟你说的,不是矛盾了吗?”

“你呀!”老张颇为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这就是系统的弊病!因为这种担心,所以患得患失!都跟你说了不矛盾了,来来来,你自己顺顺这个逻辑!”

岳小川斟酌了一下,分析道“自己拉队伍,并且接收你说的那么多政治遗产,光靠我这个美国国籍和美国德国军校学员的身份,肯定是不够的,那所以说,在第五军顾问组,以及淞沪前线,折腾点动静攒点声望人品,这是必须的!”

老张微笑着指指岳小川,说道“继续!”

岳小川点点头,继续分析道“至于刚刚你提到的,是不是能当凯申总的嫡系,呵呵,大概率我是没办法挤到他的核心圈子里去,就像历史上孙立人似的,不管怎么能打,也不管怎么会训练军队,最终凯申总信任的,还是陈辞修,还是黄浙陆一。”

老张扬扬眉毛,补充道“对呀!就算是孔家和宋家,跟他都是姻亲关系了,你看他们之间有过基础的互信没有?你看49年的时候谁跟着他去了?”

“那所以?”岳小川看着老张,确认道“我应该做另外一种尝试,对内整编那些凯申总控制范围之外的力量,并且对外也有一定的资金和物资筹措能力?”

老张敲敲桌子,问道“苏联一五期间工业化中的美国和欧洲要素,你觉得多大概率能够提前转化进中国?”

“哦,是用非政府所有制的企业,去对接这一系列”岳小川若有所思地进入了长考。

(二)

每个奇迹的背后,都有着一个贵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1928年,苏联颁布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恰好处在漩涡中央。

一侧是对于物资和技术的巨大需求,另一侧则是产品、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的过剩供给。这种天造地设的供需关系,让双方都看到了合作的机会。

1929年,1123家美国公司与苏联签订了供货合同,紧随其后的则是英国和德国,因此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成了全球进口机器设备最多的国家,仅仅1931年一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50卖给了苏联。意识形态让位给了现实利益。

在苏联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期间建成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库兹涅茨、扎波罗热三大钢铁厂的全套设备与技术都来自于美国,其中马格尼托格尔斯克这个当时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钢铁厂建设中,不少于450名美国工程师亲自参与。

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其设备基本上是从美国的拖拉机厂拆运组装,而构成苏联日后汽车工业框架的三大汽车厂,其蓝本完全是福特汽车的翻版。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仅仅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来自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专家不少于2万人,他们分布在从中央部门到工厂车间的所有领域,这种支持力度,对于当时文盲率达到将近50的苏联而言,用怎么样的形容词描述重要性应该都不过分。

后来由于冷战造成的两大阵营对立态势,这些都很少被美苏双方提及,然而在1933年1月苏联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目标的时候,斯大林的讲话稿中提到,在这个五年时间里,苏联建设完成了包括拖拉机工业、汽车工业以及航空工业在内的几近完备的工业体系。二战之后,斯大林更是亲口对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说过“苏联所有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