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节 战争前夜的货币体系(2 / 2)

美国折叠1986 巴小顿 2427 字 2020-08-26

金融大恐慌,日本明治前期神户八大贸易商之一,曾与三井三菱两大财阀三分天下的铃木商社宣告破产,这家曾经在一战“大战景气”中压倒三井和三菱蹿升为日本首富家族的铃木财阀,分崩离析,就如同21世纪的雷曼和安联轰然崩塌时候的效应,整个日本金融圈哀嚎遍野。

不过某某跌倒,就是某某某吃饱,铃木家族的崩塌,就是一批其它家族的获益,悲惨的总归是中产韭菜和滋生韭菜的粪土民众们。

对外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已经成为日本的必选题,到底是满洲地区、华北地区还是长江中下游的江浙沪地区,三选一。

倒霉的不仅仅是天灾,还是被算计了,算计日本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而且美国用的也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紧缩、扩表缩表,用了一两百年的套路仍然挺好用的。这个后面会讲到。

(三)

同时期的中国,也是经历着剧变与动荡的阶段。

仍然从币制角度去看,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颁布条例,发行单枚重量7钱2分的“袁大头”银元,取代当时中国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各国银元,以每枚袁大头为一元计价,同步发行小面额的一种镍币和五种铜币,以方便流通。

从1914年到1929年,官方称谓“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的袁大头,总计发行了75亿枚,但是此时中国各地军阀林立,除了官方之外,全国各地军阀都能铸造袁大头,并且随着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复辟运动、再造共和,一堆乱事,各地割据的军阀纷纷印刷纸币并且强制流通,这都不是啥稀罕事。

尤其是当时的东北地区,日俄势力仍然存在并拥有巨大影响力,1914年的时候,流通在“北满地区”哈尔滨一个城市的俄国货币就达到4000万卢布,中东路沿线更是达到了6000万卢布,占到沙俄货币总发行量的1 16以上。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货币崩盘,日本朝鲜银行趁虚而入发行“金票”试图取而代之,到了1919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以中国大银元为本位的“哈大洋券”,不久后张左林筹建东三省银行,跻身成为发币行之一。

“哈大洋券”作为一种银元本位的地方性货币,在东北地区一直存在到1932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年日本扶持傀儡伪满洲国并成立伪满银行,取代并清理了这个纸币。

基于银本位的关内外货币,总体来说还是稳定的,虽然这种稳定是建立在发行钞票的银行必须要有充足白银储备保障自由兑换的基础之上,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完全的主权信用货币。